从雅安地震看安防救援如何减免灾情

   2023-01-12 9590

  防护装备护航震后搜索

  大震巨灾救援阶段要持续200h左右,而且救援一旦展开将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对救援人员的素质和安防救援装备的性能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历次大震巨灾的救援实践告诫我们,研发被压埋人员的快速定位技术、改进营救装备技术性能、提高救援人员个人防护技术及装备水平是实现科学、有序、安全、高效救援的重要条件。

  1、生命探测仪注重兼顾性

  例如:在现场嘈杂、余震不断的环境中,音频生命探测仪探出的结果不一定准确;在堆积较高、人员压埋较深的废墟中,视频生命探测仪(蛇眼)就很难伸入废墟内部发现目标;雷达生命探测仪理论上可对较大规模的废墟进行成片探测扫描,但实际结果并不理想。在危险和有毒有害环境中,可以选配搜索机器人。但是,有线的机器人在倒塌废墟中行进常常会发生导线缠绕,而影响搜索进程;无线机器人在倒塌废墟中因为钢筋等金属所产生的屏蔽作用会导致机器人失控。

  2、侦检仪器和预警装置配备必不可缺

  大地震会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危险化学品和煤气泄漏,余震会造成房屋的二次坍塌。这些危险因素时刻威胁着救援队员和幸存者的生命安全,在救援行动过程中必须要加以严密的监控,才能确保行动安全。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必须坚固(防割、阻燃)、耐用、穿着舒适,并满足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作业的要求,同时应选配一定数量的防化服和防辐射服。

  3、配强通讯装备

  大震巨灾,如:汶川大地震造成城市生命线工程的瘫痪,通讯功能中断。信息就是行动命令、信息就是生命的希望,如果应急通讯系统不畅会给救援行动的指挥协调带来巨大的难困。应急通讯装备的配置应最大限度的实现指挥部的行动命令与救援信息的上传,队伍与队员、队员与队员间的互联互通。常用的解决方案是海事卫星通讯系统和集群通讯系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