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理财产品看明白再出手

   2023-11-15 互联网1960
核心提示:  银监会3月底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规范

  银监会3月底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有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并设订理财产品余额为35%的上限,或不得超过银行上年度总资产的4%,新规定即日起生效。

  新规剑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风险

  《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

  我市银行业内人士张洋分析,此次《通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直接或通过非银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的监管,防范其快速增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此次针对存在的风险,银监会特别强调“坚持资金来源运用一一对应原则”。这也就是说,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应做到一一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

  现状部分银行理财收益靠“击鼓传花”

  昨日,记者走访中发现随着季末来临,我市各家银行已经悄然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多家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已经重返5%的高点。

  据记者从银行内部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做理财产品,特别是央行对商业银行“银根”收紧之时,发行理财产品成为了许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吸纳资金的主要渠道。“但是无论是股票、证券还是基金,投资肯定都有风险,很难做到保本收益。”但他说为了吸纳存款,银行很少向客户言明这种风险。

  由于银行投资标的不明确,投资者就难以了解投资去向,每期理财产品又不用单独建账、核算。所以,甚至有的银行出现了上期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率达不到,便马上发行下一期理财产品,靠吸纳的新资金兑付上期客户的收益。他坦言“这种击鼓传花似的游戏已经接近‘庞氏骗局’的边沿了。”

  应对无论哪种产品看明白了再投资

  张洋说,虽然理财产品有风险,甚至此前还有过“击鼓传花”的风险存在,但由于其风险较小、投资期限短等优势,还是受到的了许多投资者的欢迎。他提醒市民,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结构化投资产品时,一定要详细了解产品信息,仔细咨询弄清楚自己的产品是否保本,风险有多大,自己是否具有相应的风险承受力。要看清、问明协议意思并保存好证据,这样一旦发现上当可以诉诸法律来维护权益。

  新闻链接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按照《通知》定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