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业绩数据误导正确挑选资产管理机构

   2023-11-15 互联网1980
核心提示:  随着近年来老百姓财富增长,为客户理财业务在中国快速发展,股票债券基金目前是投资主流。去年底以来,多家期货公司获批允许

  随着近年来老百姓财富增长,为客户理财业务在中国快速发展,股票债券基金目前是投资主流。去年底以来,多家期货公司获批允许开展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几年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的投资基金将会迅猛发展,占据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地位。

  有数据显示,国内未来3年的可投资资产在1亿元或以上的高净值人士群体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0%,到2015年,超高净值数量将达到13万。

  如何选择合适的资产管理机构至关重要,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容易。资产管理机构最吸引投资者眼球的当然是过往业绩数据,所有资产管理机构都会倾向于用更漂亮的业绩数据来吸引投资者。

  同样的投资用不同的方法算,业绩数据差异可能很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笔投资本金50万,一年后变成100万,当年收益率100%,第二年跌回到50万,当年收益率-50%,显然这笔钱两年来一分没赚,但如果直接加减得出累计收益率=100%-50%=50%,用算术平均法年化收益率=(100%-50%)/2=25%,这家资产管理公司在没造假的情况下可以对外宣传“年化收益率25%,可以和巴菲特媲美”等。当然,这么简单初级的手段容易看出,业内也有最基本的规矩。例如:年化收益不能用算术平均值,要用几何平均值。

  而基金运作很复杂。再举几个稍微复杂但很常见的例子:关于短期投资年化收益率的计算,合理的规则应该是不到一年的投资不允许年化收益率。可以这样理解:一笔投资只有一天收益1%,很正常,但如果年化将超过300%,而投资机构可能将某些短期收益率年化,平均起来美化整体收益。

  另外,还有出入金的情况,出入金前后时间段怎么算,出入金如何分配到计算公式中都很复杂,资产管理机构必然用更乐观的方法。

  此外,投资组合中衍生品部分,美国一般规定投资本金计算不能只算保证金,要把杠杆放大后的投资额都算上,这样大大降低了收益率。还有,所有闲置的现金都应该算入到初始本金,有些机构可能不算现金,从而提高收益。

  总之,合理计算业绩数据是很复杂的工程,有人为操作的空间。人们常说,拿出数据来,数据不会说谎。而实际上,数据最会说谎,尤其自编自写的业绩数据。

  美国有较完善的政府监管机构,加上行业自律机构,还有类似MorningStar(晨星集团)等独立第三方评级机构。即使这样,业绩数据的计算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而中国这个行业发展不够完善,业绩数据的水分很难避免。每个散户投资者只是沧海一粟,他们只知道个人的财富变化,整个基金的业绩他们没法质疑。即使感觉有差异,也只能认为自己运气不好,没赚到宣传的那么多。

  要想避免宣传误导,找到合适的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把握几个原则:首先,不要太相信宣传的那几个数字,而要从各个角度更全面地了解投资机构;尽量选择声誉好、口碑好、诚信度高的机构,虽然声誉口碑等都很模糊不够精确,但是通常比量化数据更可信;尽量选择经营时间长的机构,毕竟长期业绩可信度高于短期业绩;最后只能期待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在中国更健康地发展,有更严格的监管、更强大的独立监督、更透明的披露机制与更高效的市场淘汰机制,减低数据的误导性,简化我们的挑选过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