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8%回报却未如期开张

   2023-09-13 互联网2310
核心提示:业内人士提醒称投资“蚊型”商铺应慎选运营商否则容易被套2010年底,黄先生出手购置了位于海珠区江燕路的“万城小商品交易中心”

    业内人士提醒称投资“蚊型”商铺应慎选运营商否则容易被套

    2010年底,黄先生出手购置了位于海珠区江燕路的“万城小商品交易中心”的“蚊型”铺面。当时,该交易中心声称要打造“365天一站式小商品采购平台”,承诺以8%的高回报率返佣三年,直接在购置款中扣除。

    未曾想到,承诺2011年10月开张的该商场目前外墙仍搭着脚手架,内部冷冷清清,没正式运营。黄先生认为万城未按合同规定运营商铺,拒绝交款过户。而万城方面认为,已和业主签订了包租返佣协议,业主在三年内无权干涉万城对于商场的管理,同时认为小业主们恶意拖欠购房款。目前,小业主已经与万城展开“互诉”。

    法律专家表示,万城在广州市多处都出现了以个人名义承诺售后“返租”,却未曾进行相应运营的行为,可能涉嫌“骗局”,而由于合同的约束,小业主的确难以以“未开业运营”为由获得胜诉,可以从面积缩水等其他角度进行诉求。

    而商业地产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分契”已经被禁,但目前广州市“蚊型铺”仍有不少尾货在售。投资者最好慎重选择,尤其是调查清楚运营商情况。

    文/记者潘彧

    8%高回报返租吸引投资

    2010年底,黄先生购置了位于海珠区江燕路的“万城小商品交易中心”的铺面。黄先生回忆称,当时该交易中心声称要打造“365天一站式小商品采购平台”,而且承诺以8%的高回报率返佣三年,直接在购置款中扣除。

    根据黄先生出示的《万城小商品交易中心认购书》,该商铺出售方为广州市万城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城”),商铺位于商场三楼。但令他疑惑的是,认购书上的商铺地址是14个大铺面。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售卖的700多个商铺是由这14个大铺面拆分而成,也就是俗称的“分契”,可以拿到房产证。在签正式合时,他又发现出卖人并非万城,而是自然人“涂国钧”。虽然心有疑虑,黄先生仍签了合同。

    随后,问题出现了,根据合同规定,该商场应于2011年10月1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买受人办理商铺使用权交接手续,但业主们表示,直至今日该商场并未真正开张。而万城公司则以自己已经和业主签订了包租返佣协议,认为业主在三年内无权干涉万城对于商场的管理。

    在黄先生和万城签订的《商铺买卖合同》中,记者找到如下字样:“该商铺出售后,自双方签订商铺买卖合同之日起至2014年9月30日止,出卖人享有该商铺的使用权及收益权,包括依法进行的关、停、并、分立、装修、与第三方联营、合作、合伙、承包、转租、分租、出租柜台等行为,买受人不得干涉。”

    现场调查

    疑似雇人“假开业”

    近日,记者与几位业主一起走访了位于江燕路的“万城小商品交易中心”。在现场,交易中心外墙还搭着脚手架,贴出的告示表示,该交易中心正在进行装修升级,但是并没有看到有工人在脚手架上作业。

    内部虽然一二楼都灯火通明,但是空荡荡,只有几户格子间里零星挂着几件衣服,剩下的衣服大部分打包散落在地上。记者在二楼楼梯口一家门店打听,但该店员对于租金等语焉不详。同行的一位业主告诉记者,该商场根本没有招到商户。“这些人都按天雇过来欺骗业主说已经正式开业。”商铺面积“缩水”

    三楼彻底关灯歇业。黄先生的商铺位于三楼177号铺。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商铺不但一直没有出租营业,还在原本属于自己的“地盘”中出现了一根大柱子。

    商铺位于一楼140号的另一位黄姓业主告诉记者,“我的商铺面积缩水严重,原本房产证上的套内面积为4

[1] [2]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