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是首选

   2023-03-08 互联网4730
核心提示:“我行正在发行一款养老型理财产品,欢迎前来了解”,“本银行热销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4.6%,数量有限,欲购从速……”类似这样

    “我行正在发行一款养老型理财产品,欢迎前来了解”,“本银行热销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4.6%,数量有限,欲购从速……”类似这样的短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年人的手机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所需要的“安全感”也越来越多,单单依靠社会养老保险还不够。这让许多商业银行敏锐地“嗅”到了养老市场今非昔比的“钱味儿”。

    话说回来,如果能让咱爸咱妈那点养老钱还能再“生”钱,的确比捂着钱袋子要好。

    记者调查

    老年人理财“升温”

    最近几天,家住长春彩织街的李洁阿姨不时收到陌生短信。打开一看,都是金融机构宣传的理财产品。对于银行宣称的“养老型”,还是第一次听说。11月12日,李阿姨走了七家商业银行,最终在一股份制银行选择了一款期限为36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15万元的本金,如果年收益达到4.8%,能得7200元的收入,和刚到期的那笔年收益率4.2%的相比,多900元呢。”她说,这两款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也都是投资于银行间债券、货币市场等,风险等级几乎相同,那当然要选收益率高的。

    高阿姨则更青睐买国债。“银行那些理财产品,我也打听过。最高的收益率能达到5%左右,但都是非保本浮动的,有投资风险!”高阿姨说,国债就不同了,收益率不低,风险还小。“比如3月10日那天我买的储蓄国债,5年期利率6.15%,而且是一年一付息,这比理财产品保险多了。”

    理财偏好

    看重安全性非收益率

    关于对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和类型偏好,记者近日走访了长春会展大街附近的福临家园、锦绣东方和东方万达城三个小区,对22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年龄在50岁~60岁的有6人,61岁至70岁的13人。

    7位曾购买过理财产品的受访者表示,此前购买过国债、银行、股票和保险等理财产品。其中4位购买过3个类型理财产品,2位购买过2个类型理财产品,只有一位受访者表示购买过1类;另外,在已经购买过的理财产品中,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的重合度最高。

    在回答未来是否有购买理财产品的意愿时,22位老年人中有9位表示有意购买,其他13位明显表示更认可银行储蓄;9位准备购买理财产品的老年人中,有5位选择购买国债,3位选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1位同时选择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另外,9位受访者均表示,更看重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而非收益率;在选择金融机构时,9位受访者均对银行更加认可。

    理财提醒

    固定收益产品是首选

    老人理财要以稳为主,优先考虑能防范风险的理财产品,并将资金合理分配,还要充分考虑流动性,股票、黄金、分红保险等并不适合;银行理财产品、国债等才是首选。

    浦发银行的理财师刘禹表示,老年人更应该买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如银行理财产品、国债等。而像股票、黄金等风险较高,分红保险由于风险相对较大或是周期较长,也不适合老年人。一般的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通常都有锁定期,不能提前支取,因此一定要充分考虑流动性,最好将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迟伟欣对此也表示认同。建议老年人用于进行理财的资金不要超过70%,即便个别老年人的家庭条件较好,抗风险能力相对较高,那么用于股票投资、收藏投资等的资金也不宜超过10%。

    “随着年纪的增加,老年人用钱的地方有很多,因

[1] [2]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