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走势不明朗 理财看重“稳增长”

   2023-03-08 互联网4730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表现萎靡的大环境下,普通老百姓捍卫自己“钱袋子”不缩水的想法愈加强烈。记者在日前闭幕的第十届上海金融

    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表现萎靡的大环境下,普通老百姓捍卫自己“钱袋子”不缩水的想法愈加强烈。记者在日前闭幕的第十届上海金融博览会上了解到,与前几年相比,大众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要求已从“避风险”为主逐渐转向兼顾“高收益”。

    然而,专家指出,尽管投资渠道在不断拓展,但在目前全球经济走势仍不明朗的宏观环境下,广大投资者仍需“稳”字当头,把控制风险放在投资的首位。

    传统理财渐遭冷落收益率5%成及格线

    与往年相比,本届展会上,银行、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参展数量明显减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漫漫熊市导致传统理财产品普遍表现不佳,在投资者理财方式更加多元化的今天,该类产品已优势不再。

    作为以往理财市场上的吸金大户,首日到各大银行展台前咨询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依然络绎不绝。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为本届金博会特别推出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得利宝”,由于其年化收益率达到了5%,在当天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然而,展会的第二和第三天,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兴趣锐减。一位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坦承,投资者态度的急转直下主要是因为银行推出的产品收益率太低。据记者观察,绝大多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回报率都不足5%。

    一位来自浦发银行的个金经理无奈地表示,今年央行降息两次,加上股票市场表现不佳,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跌也在情理之中。

    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虽然国内资本市场表现持续低迷,但广大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却并未因此降低。采访对象几乎一致表示,在保本保息的基础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至少要达到5%才算合理。

    重金之下有勇夫民间理财渐具规模

    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指出,随着中国百姓理财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地审视自己管理财富的观念和方式,寻找更为多元的理财途径。

    银行理财产品的不尽如人意让更多的投资资金分流到其他渠道,民间理财和海外投资产品就在本届展会上大放异彩。

    博览会现场,民间理财产品高达两位数的收益率颇受观众青睐,各家资产管理公司纷纷打出醒目标语,以“10%-13%的收益率”作为卖点,强力推介本公司的理财产品。

    “炒房”出身的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限购”之后,她手中的大量闲置资金只能去投资信托或银行的贵宾专属理财产品,但8%的年收益率并不能使她满意。因此,民间理财产品的出现令她心动不已,“很多银行和信托产品到期保证不了收益,风险也不见得就比民间理财产品低。我会考虑先投10万元试试水。”

    与信托产品动辄100万元的门槛相比,民间理财产品的投资起点金额仅为5万元,且收益率比之更高,投资期限更为灵活,令广大普通投资者十分“动心”,咨询者甚众。

    此外,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低迷和楼市的严厉调控,不少“实力派”投资者开始高度关注全球市场形势,到海外投资的意愿大幅提升。来自香港、马来西亚、瑞士、新西兰、美国等境外金融机构的竞相抢滩也是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这些境外金融机构主要是以帮助中国客户在海外投资贵金属、外汇、港股、美股及原油期货等产品为主营业务。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认为,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理财市场已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内地。内地投资者要具有国际视野,“从高盛客户的投资情况来看,过去这两年,他们在境外的投资回报远远高于在境内。”

    瑞士MIGBANK机构业务主任李恺琳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市场调查,海外理财产品很快将成中国高端投资者的‘标准配置’。”

 

[1] [2]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