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便利贴”一词源于台湾偶像剧,指的是工作上配合度极高、忙于处理例行性事务,但工作效果又时常被老板忽略,升职加薪都无望的小人物。在当今职场上,不少上班族认为自己具备多项“便利贴”的特质。做职场上的“便利贴”究竟是好是坏?如果不想贴上这个标签,我们该怎么做?
现象
没有成就感的“职场便利贴”
“职场便利贴”是台湾偶像剧创造的新词汇。在剧中,女主角就是一个“便利贴女孩”,朴素、简单、安分,但又不可或缺,就像是一张便利贴,不起眼也不特别。而在当今职场中,“职场便利贴”仿佛是为职场英雄的“便利”而存在,总是被指派做附加值较低、但又一定要有人承担的任务,他们可能工作很努力,但却无法产生相应的成就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为此,记者特意走访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曦。在他看来,如果成就感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或认可来获得,就必须满足别人的期待和标准;而如果成就感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和鼓励,那就经常能有成就感,别人对你的夸赞只是锦上添花。所以重要的是要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陈曦笑言,英雄总是少数人,如果评价标准是“非英雄即‘便利贴’”,那职场中的绝大多数人岂不都是“便利贴”?“我对‘便利贴’这个词的看法是,一笑而过就行了,别当真。”他说,“有趣的是,如果‘便利贴’能成为偶像剧的主角,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样的女生其实很成功、很有人缘、更有人气呢?”
采访实录
从优等生变为高级打杂
受访人:小米,
25岁,项目助理
“初入公司时,一切都感觉良好。办公室设在高级写字楼,从面试时起,我就觉得特气派。”小米对记者说,“所以在后来收到offer时我没考虑太多,便一口应允了。”她承认她就是冲着公司的气势去的,哪怕公司已事先向她强调过只能担任较低的职务。
商科院校毕业的小米曾是班上的优等生,然而当她一身标准职业装、斗志昂扬地去上了几周班后,却逐渐发现自己的身份似乎与想象中的“白领”不同。
“每天需要干的活儿,是在网上搜集行内资料,整理后再发布到公司的平台上。此外就是打印、装订文件、打电话联络客户敲定拜访时间,再就是贴发票、中午订餐甚至上网团购文具用品……”她看上去相当无奈,“回到家我妈问我每天在做什么,我都没好意思说。”
小米说她很怀疑自己的工作性质,说是项目助理,却连半个项目都没接触过。即使她由于勤奋和谦逊受到公司上下的好评,甚至在去年年终时还得到额外奖励,她却始终怀疑自己的价值所在。
高管视点 “便利贴”也有提升的机会
受访者:Maggie
48岁,行政主管
从我的角度来说,拿重要性去衡量每一个同级别的岗位本身就是误区。每个同级别的岗位都有它的作用及价值,重要性只跟员工挂钩,跟岗位无关。至于有些看似“无出头机会”的岗位,其实是新人工作经验浅,看不到这个岗位的规划方向。
例如行政,是属于管理公司各个分部运作的部门,是权责都很大的部门。一个成功的行政人员,需要熟悉企业文化和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有很好的协调能力并且需要在公司建立自己的威信。我会让行政助理去熟悉各个部门的工作,协调公司资源分配,并且通过协助运营部门、策划部门进行审批、借资、记录、考核等工作去熟悉业务,建立信任。如果只是理解为帮对方打杂,而忽略了了解对方的业务流程,那是一个失败的行政人员。同样,如果是商务助理,他将会有联络客户、磋商合同和独立跟进项目的机会,但这一切都基于他获得公司高层的信任。这种信任包括他的能力、知识,更包括他的诚信。当商务经理让他去做会议记录、收集客户资料、打电话约时间地点的时候,他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筹备会议、如何准备调研资料。要知道谈判不是靠嘴巴,而是靠知识。
每一个助理学会自我增值,都有提升的机会。哪怕他未能取代他的上司,他也会因为自己能力的提升,而可以分担更多上司的工作。不需要去怀疑每一个岗位,只需要看看你的上司在企业的重要性有多大,他就是从你这个位置开始做起的。
专家教路 改变现状 从“我”做起
“一般来说,邮轮砝嗪托姓类工作的人,有时会看轻自己,觉得自己是打杂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往往真的不被重视。”陈曦说。年轻人渴望成功、被认可,尤其希望得到鼓励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