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顾问方的故事
我怎么会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呢?”苏姗·巴洛无奈地叹了口气。还有12个小时,也就是第二天早上8点,她就要和自己遇到过的最麻烦而且领悟力最差的客户召开项目情况通报会了。此刻,她坐在办公室里,一边用手指敲打着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办公桌,一边思忖着解决办法。一叠叠整齐的政策文件和访谈记录压在了她为凯洛格-钱皮恩证券公司画的项目管理流程图上面,她把流程图抽出来又仔细看了一遍,这好像已经是第100次了吧。
吉姆呢?他拿着外卖的菜单去了哪里?等吃完饭,他们马上就要投入工作,他们俩必须快速草拟出一套有效的行动计划。毕竟,凯洛格-钱皮恩证券公司的这个项目看起来那么容易完成——至少在开始时如此。
当苏姗最初获得这个项目时,她感觉就像天上掉下了馅饼。她接到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的电话时非常高兴,他们的谈话简短而直奔主题:凯洛格-梅耶和钱皮恩两家证券公司已经合并成一家新公司。该公司的CEO罗伊斯·凯洛格邀请斯塔特公司完成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把合并双方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整合;原来负责该项目的一位高级顾问由于个人原因突然辞职了,而同样身为高级顾问的苏姗在证券业的背景知识和经验使她成为理想的替代人选。斯塔特公司和凯洛格已经就项目的费用和进度等方面达成了协议,但项目还没有正式启动。苏姗能顶上去吗?
苏姗本人对此热情高涨,因为公司最近刚刚决定把证券业当作一个新的增长点。尽管她从没有做过企业合并项目,但6年成功的咨询经验使她信心十足,在她看来,这个项目无非是仔细对比两套公司政策,然后向相关的经理了解一些实际情况。苏珊认为,如果她能尽早完成这些繁重的案头工作,她就能迅速搞定这个项目。要知道项目的赢利程度完全取决于速度。在与人力资源总监的通话中苏姗得知,吉姆·鲁索——一个加入公司刚刚两年的初级顾问将与她一起工作,而且从一开始吉姆就被分派来完成这个项目。回想最初的一切,苏姗叹了口气。她真希望能把眼前这个混乱局面归咎于吉姆或其他什么因素,但是她不能,从第一天起吉姆就表现得勤恳和敬业。
她把那张毫无用处的流程图扔到一边,上面所有的期限都没有按时达到。这么一个简单的项目怎么会出偏差了呢?她究竟做错了什么?那些该死的菜单在哪儿?她都快饿死了。
乍看是笔好生意
苏姗回忆起两个星期前项目启动会上的情形——在她接受任务之后,双方马上召开了见面会。第一次会面,尽管苏珊对罗伊斯·凯洛格的过分自信和居高临下的姿态印象深刻,但她也不过一笑了之,把他当作一个先为创业者,而后变成首席执行官的典型代表。“也许当时我应该更认真地看待他的夸张言辞,”她突然感到一丝悔意,“他的有些话或许是认真的,而我却没把它们当回事儿,以为那不过是老生常谈。?
她试图回忆凯洛格的原话,好像他是说:“尽管我的公司兼并了钱皮恩公司,而且我是新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CEO,但我们两个公司之间是平等的合并。每个公司都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这一合并做出重要贡献,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清楚这一点。”苏姗记得当时自己对这种冠冕堂皇的套话报以鼓励的微笑——毕竟,凯洛格是自己的客户。
苏姗还记得凯洛格解释了合并后的整合为什么进展得如此顺利,在她听来那完全是陈旧的说教。“秘诀在于两家公司合并前的周密规划,以及自始至终的良好沟通。”他补充说,“与整合相关的重大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确定共同的运营政策和业务流程,并且要使之符合商业利益,保证对各方的公平。”显然,凯洛格当时认为政策和流程的整合很简单。同时,他还明确表示,由于两公司的政策在很多方面雷同,他认为没有必要制定任何新的政策。
“我已经通知了有关的重要人员,说你们将与他们谈话,我要求他们给予充分的配合。”他接着说,“你们一定要注意与两家公司的员工都进行接触和沟通,以免有人感觉被冷落。”
当苏姗拿到联系人的名单时,她觉得事情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些人是否真的意见一致?她读了读报纸上的有关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司合并变得如此顺利了?不过苏姗也知道,凯洛格从无到有、赤手空拳地造就了一个成功企业,他看起来是那种能排除万难、达到既定目标的强权型领导人。因此,苏姗没有吐露自己的疑虑,她表面上热情地同意了以下的时间安排:两周后召开一个关于项目进展的通报会,并在一个月后提交最终报告。
事后诸葛亮
此刻,苏姗不无懊悔地想,要是她和吉姆在第一周完成更多的工作就好了。启动会召开后的两天内,苏姗忙着从她的前一个项目抽身出来,而吉姆则开始收集和整理凯洛格-梅耶及其曾经的竞争对手钱皮恩公司堆积如山的政策和业务流程文件。在第一周剩余的几天里,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