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商务热的兴起,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物流管理了。学术界里一个很明显的迹象就是各种杂志竞相登出物流方面的文章。有一位物流领域的博士这样形容,在他因健康原因休息了三个月后再次披挂上阵准备呕心呖血而浏览学术动态时,忽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就在他去年撰写物流领域论文之际,除了几种有限的物流期刊刊登物流文章外,国内其它林林总总几百种经济学、管理学杂志刊登物流文章全年加起来总和也不超过50篇,而今年,随着翻开一本工商管理杂志,你总可以在其中找到物流的身影,真可谓应了一句老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那么,作为物流发展催化剂的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究竟有哪些呢?
对物流理念的影响
一是物流系统中的信息变成了整个供应链运营的环境基础。网络是平台,供应链是主体,电子商务是手段。信息环境对供应链的一体化起着控制和主导的作用。
二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以外联网所代表的企业联盟的竞争。换句话说,网上竞争的直接参与者将逐步减少。更多的企业将以其商品或服务的专业化比较优势,参加到以核心企业--或有品牌优势,或有知识管理优势--为龙头的分工协作的物流体系中去,在更大的范围内建成一体化的供应链,并作为核心企业组织机构虚拟化的实体支持系统。供应链体系在纵向和横向的无限扩张的可能性,将对企业提出要么是更广泛的联盟化,要么就是更深度的专业化。显然,在电子商务的框架内,联盟化和专业化是互为表里并统一在物流一体化的体系之中的。
三是市场竞争的优势将不再是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源有多少,而在于它能调动、协调、最后是能整合多少社会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竞争将是以物流系统为依托的信息联盟或知识联盟的竞争。物流系统的管理也从对有形资产存货的管理转为对无形资产信息或知识的管理。
四是物流系统面临的基本技术经济问题,是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有效地分配信息资源使得全系统的客户服务水平最高,即追求物流总成本最低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五是物流系统由供给推动变为需求拉动,当物流系统内的所有方面都得到网络技术的支持时,产品对客户的可得性将极大地提高。同时,将在物流系统的各个功能环节上极大地降低成本,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降低销售和营销成本以及增加销售的机会等。
对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
一是由于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并可获得个性化服务,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将逐步谈出,但是区域销售代理将受制造商委托逐步加强其在渠道和地区性市场中的地位,作为制造商产品营销和服务功能的直接延伸。
二是由于网上时空的"零距离"特点与现实世界的反差增大,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性的心理预期加大,以致企业交货速度的压力变大。因此,物流系统中的港、站、库、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设施的布局、结构和任务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如尤尼西斯公司在1988年采用了EDI的MRP系统后,将其欧洲区的5个配送中心和14个辅助仓库缩减为1个配送中心。在企业保留若干地区性仓库以后,更多的仓库将改造为配送中心。由于存货的控制能力变强,物流系统中仓库的总数将减少。随着运管政策的逐步放宽,更多的独立承运人将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配送服务。配送的服务半径也将加大。
三是由于信息共享的即时性.使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故其组织结构将趋于分散并逐步虚拟化。当然,这主要是那些拥有品牌的、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功能模块化和质量标准化的企业。
四是大规模的电讯基础设施建设,将使那些能够在网上直接传输的有形产品的物流系统隐形化。这类产品主要包括书报、音乐、软件等,即已经数字化的产品的物流系统将逐步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网络系统取代。
对客户服务的影响。
一是要求在客户咨询服务的界面上,能保证企业与客户间的即时互动。网站主页的设计不仅要宣传企业和介绍产品,而且要能够与客户一起就产品的设计、质量、包装、改装、交付条件、售后服务等进行1对1的交流,帮助客户拟定产品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下订单。这就要求得到物流系统中每一个功能环节的即时的信息支持。
二是要求客户服务的个性化。只有当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对称时,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商机。
因此,第一,要求企业网站的主页设计个性化。除了视觉感官的个性化特点外,最主要的是网站主页的结构设计应当是针对特定客户群的。这里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并不是把所有的新衣服都穿上身就一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