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压岁钱变了味。”本报连续2天的压岁钱报道,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网友们纷纷表示,压岁钱本来只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不仅不应互相攀比,家长还应教会孩子如何打理压岁钱。
在本报新浪官方微博上,截至昨晚8点36位网友对此发表评论,32位网友进行了转发。网友“刘义明2012”表示,压岁钱或多或少只是个意思,咱不跟别人比。网友“千千万星”也认为,压岁钱只是图个吉利,不应该变成互相攀比的手段。
市民刘先生介绍,在广东,过年就是发个利是封,里面包几元钱图个吉利,我们应该学习。武昌杨女士则表示,她家兄弟姐妹有好几个,每年春节,她总是会买书或准备演出票等送给侄儿侄女,“送书香难道不比送钱更有意义吗?”
工行水果湖支行CFP郭克洪则表示,压岁钱是给孩子的,如果处理不得当,反而会引起孩子反感。全部由父母收回,孩子会觉得剥夺了他的权利;交给孩子,又可能会养成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
“家长不如趁机教孩子一些理财知识。”他表示,像基金定投、黄金定投等投资门槛都不高,有的甚至仅百元起步,却能起到积少成多的效果,并能树立孩子正确理财的观念。
多位市民也表示,教孩子用压岁钱捐植一棵树、为孤寡老人、贫困人群献爱心,让压岁钱花得更有意义,反而更能起到“压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