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财务负担将会怎样

   2023-03-08 互联网4800
核心提示:好运Money+2011年第5期  你的财务负担是什么?894个人给出了答案。  有一件事很确定:他们100%承认自己的生活中存在财务负担

好运Money+2011年第5期
好运Money+2011年第5期

  你的财务负担是什么?894个人给出了答案。

  有一件事很确定:他们100%承认自己的生活中存在财务负担。在上海扎根生活的湖南人老麦,即使是本地人却也面临一坨现实压力的赵鹏,甚至已经是过来人、今年32岁的张文川,买第一套房、结婚成家、买车、投资、父母养老、子女教育??这些都是困扰他们的财务负担,在他们二三十岁的时候,多少都会为此感到焦虑。

  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59%年龄在26岁至34岁。他们生活在中国的各个大中城市,大部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来源,有自己的家庭或者还在寻觅。对现状偶尔抓狂,对未来有困惑也有期待。

  问题来了。

  对于当前的财务负担,他们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住房支出,其他靠前的依次有:日常饮食消费、服装化妆品类消费、社交消费、日常生活开支和交通费用—这和你每天烦恼的、可以称作“负担”的是不是不太一样?

  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只有在预计未来5年的财务负担情况时,答案似乎符合人们对“财务负担”这四个字常识上的基本理解。除了住房支出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外,随后的内容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投资费用、父母养老、子女教育、社交消费、旅游支出、医疗健康支出等依次紧跟。

  在当前财务负担中,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和医疗健康位列最后三项,只有不到8%的人认为它们是自己现在所面临的财务负担。

  在对未来的考量中,对这些问题的担忧才明显增加。能够给出的合理解释是,调查者将消费支出理解成了财务负担;或者说,他们还没有遇到真正的财务负担—处在二三十岁这个年龄,要意识到更大的难题,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2010年,全球民意测验公司盖洛普(Gallup)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8%的中国公众对自己的财务状况(financial wellbeing)表示乐观,这在被调查的19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是最高的。

  与此同时,盖洛普于2011年4月公布的2010年全球幸福调查显示,仅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属于盖洛普所称的生活“美满”一档,而有71%的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有17%的人则说他们生活“困苦”。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调查结果体现出的情绪和盖洛普接近。或许这就是事实。大部分时候我们活得还很年轻颇感压力,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对未来没有预期。老麦就是这样一个人。

  老麦最苦的那段日子,每天要为五件事发愁:房租,工作,借的钱还剩多少,老妈要来上海看他,偶尔还会想怎么吃饭。

  那是2003年,老麦24岁,刚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毕业回国。他选择上海作为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在他看来,上海是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地方,以后很可能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老麦有一个华尔街式

  的成功梦,即使当时身无分文。

  为了生存下去,老麦找学长借了1万元。付完一套40平方米老公房的3个月租金,钱只剩下了一半。掰手指算了算,这样下去3个月都撑不到。

  老麦陷在一坨焦虑里。如果3个月内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即使找到工作,收入顾不上开销怎么办?继续借钱?又能找谁去呢借?这些都是令人足够头疼的问题。

  在上海,像老麦这样的外来高校毕业生成千上万。他们中有人在上海读书落了集体户口,毕业后留下了,有的从外地名校毕业后特地赶到上海来淘金。他们一毕业就要支出一大笔钱去“付三押一”,相当于拿出四个月的房租现金;也再不能享受学校的便宜餐食。现实直接打在脸上。即使找到了工作,许多人第一年都有过借钱的经历。

  相比之下,本地人代表着另一群人。他们可以回家住,有家里的便当或者干脆回家搭个伙。没有房租和吃食压力,赚来的钱基本可以用作零花。即便如此,他们在面对老麦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安全感。他们名义上常常有套值很多钱的老房子,但那只意味着几年后拆迁到中环线或外环线外。

  老麦现在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他是一家丹麦家居连锁卖场的店长,年薪20万元。他已经不太怕接到同学要到上海来的电话了,有时也会把母亲接到上海来住一段。

 

[1] [2] [3]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