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走到水边,看到自己的影子,悟了。他说‘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这么会,方可契如如。’
古人对洞山所悟,拈唱、下语很多,这几句话,我们一看就懂了;但是看了古人的拈唱、下语以后,反而糊涂了。何以不加解释反倒明白,画龙点睛之后,反而糊涂呢?因为他所叙说的只是心的原态,别人从道理上寻觅,从线索上去找,是找不到的。我们很通俗的把这几句话解释一下,当不难理解。
‘切忌从他觅’──‘他’不是你我他的‘他’,‘他’就是自己以外的东西,不要离开自己去找自己。
‘迢迢与我疏’──远得很,向外去找自己,遥远得很,而且毫不相干。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叫‘独’,去掉这些根尘就‘独’了;既然‘独’了,就是不二,不二,则一切无非自己,岂不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渠’字是无相、无思、无为的,‘渠’是指真我。
‘我今不是渠’──‘自他不二’、常住不迁的真我,不是那外在的、有相的、相对的、二元的、因缘所生的幻我。
‘应须恁么会,方可契如如’──你要这么去体会,才能与真如吻合。
洞山悟道,只是悟了自己,并没有悟出什么大道理。所以真正的开悟,就是认知、肯定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完成了生命的觉醒。
因此要修心,第一要知道什么是心。参禅人彻始彻终,从开始到最后,都只是在认知自己,除了认知自己,就没有修行的正确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