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坐谈起

   2023-12-16 互联网1840

  静坐的法门与阶段

  由于静坐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繁忙的工商社会中具有极大的方便性,再加上许多人证明确实功效宏大,近数年来学习的风气已经逐渐普遍。许多专业经理人及官员学者等高级知识分子,也都在积极学习与修炼中。近代科学越来越发达,静坐的许多原理和功效,已经逐渐得到科学理论或仪器的印证。例如穴道经脉之说及针灸通气的方法,已在丁方世界十分盛行。肉眼不可见的“真气”,也可由克里安发明的照相机摄影或其它更进一步的仪器而得见。因此,许多人对于静坐也都产生了高度的兴趣,亟欲努力了解并亲身体验。

  静坐的法门及派别甚多,但大多源出中国道家及印度佛家。道家的法门由修炼身体入手,自身体外层逐渐修炼深入内层,在由外而内的过程中,精神及心灵修炼的比例也自然随着增加。身体修炼越在内层,修心的比例也越大,终于达到身心合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佛家的法门,除四藏密宗也修身为入手方法之一外,其他各宗主要均由修心入手,透过心神的宁定同时达到健身的效果,由身心与宇宙的合一感应,达到自性开悟的地步。

  对于专来经理人及一般人来说,自修身健身入手较为容易,且因在不同的阶段就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及好处,也较可鼓励修习者逐层深入。

  若由修身入手,静坐的阶段,可分述如下:

  ⒈气通外层经脉阶段:人体穴道在筋肉间呈排列状分布,称为经脉,是真气集中及运行的通路。除主要经脉即所谓“奇经八脉”外,其它次要及细微经脉则创始分布全身。修炼时,首先以深呼吸吐纳配合意守丹田,使全身真气集中增强,然后再由意念引导增强后的真气,运行于奇经八脉,最后则运行散布到全身经脉。古人修炼内功或静坐,常只是最基本的呼吸吐纳配合意守丹田而已。1921年左右,蒋维乔教授整理倡行的“因是子静坐法”,风行全国,即是此一“呼吸吐纳法”,古人中如机缘较佳者,则可修炼完成此阶段。今人许多派别,也常未超出此一阶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