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客户?——“和我一起学6sigma”之一

   2023-06-15 互联网2960


  其实这是个相当浅显的道理:保持我们成功的最好办法是帮助我们的客户成长和获利。一家电信设备厂商发现今年合同额少了很多,原因是运营商的采购量大大减少;为什么运营商的采购量减少了呢?经过调查发现,宽带网络的服务建设遇到了困难,运营商没有钱赚。于是这家电信厂商邀请多家运营商举行论坛,主题就是:“设备商怎么帮助运营商赚钱?”这是一个很好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案例。电信厂商看到合同额减少,并没有以自己为中心,一味抓住运营商,用尽一切手段增加合同额度;而是站在运营商的角度分析原因,主动把自己和运营商放在一条船上,共同担负起开拓市场的任务。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市场还没有开辟,运营商对这家厂商的满意度也会大大增加,这也正是设备商的目标之一啊!

  上面是外部客户的例子,所谓外部与内部之分是以企业组织为界限的。下面来谈谈谁是内部客户。

  在稍大一些的企业,个人都不能够单打独斗做成事情的,必须与人合作,因此就有了流程。那么我们每个人就会有上游和下游,上游流程为我们提供工作产品,可以说是我们的供应商;工作产品经过我们的加工,传递到下游,那么下游就是我们的客户。举例来说,假设我是研发团队的详细设计人员,我的工作是根据系统设计和模块划分,做出详细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开发人员进行编码实现。那么如何衡量我的详细设计文档质量呢?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那些复杂算法很能体现我的设计水平,我要把他们写得详细些;而那些一般的接口方法,我就只定义其名称、参数、返回值域及其含义。只要以上内容我写得详细清楚,而且遵守公司和项目的相关规范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那写着多累啊。这样行吗?我有没有考虑过我的编码人员对系统是否熟悉?那些没有设计方法体的接口,对他而言其实现方式是否已经了然于胸?如果我的编码人员是第一次为我们的项目工作,应该会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则,如注释的内容和格式,我有没有给出提示?如果我的编码人员是个高手,那么我写得那么详细的复杂和精巧算法,对他是否必要?如果我对文档质量的认同标准与编码人员差距甚远,可想而知其后果必然是,他经常拿着文档要求我解释一下,再解释一下;如果他忽略了,到后期再发现问题,那项目付出的成本可就更大了;而且大概一转身,他就会讲:“这个家伙,以为自己了不起,其实水平不怎么样,谁搞得懂他写的是什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