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大家没长进的原因!”王深不客气地说,“超支10万元是怎样造成的?是选择分包商安装监控设备但又无法控制领料造成的!本想赚取材料差价,却没考虑潜在的风险。”王深接着说:“我听说以前公司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不幸在我们的项目上又发生了。要是总结就这样草草了事,下次还会有!”
大家逐渐意识到总结的必要性,联想起以往工作,纷纷发表意见。话匣子一打开,总结会变成了一个控诉会。
在项目总结会上,这是常有的事。项目组把所受的委屈,尤其是来自客户方面的,统统发泄出来。但结论往往没有什么建设性,大都是“不要相信分包商的承诺、对客户的无礼要求应拒绝”等没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王深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他说:“总结的意义在于判别结果和我们预想的是否一致,以便调整我们今后做计划的方法,为以后的项目工作打基础。大家最好比较一下项目计划和实际执行的差距。”
李明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的计划只更新过一次,大家基本不太用。”赵雁插话道:“这是因为计划与实际太离谱,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它。”
王深并没有责怪,他说:“对于新的项目,我们的报价、人员安排、进度控制大都基于假设,这很正常。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逐一检查当初的假设与现实情况的差距。下次同类项目,就可以大大提高计划的准确率,尤其是在成本估算和报价策略上,也就能提高中标率了。”在王深的提醒下,大家的思路逐渐清晰,原来带有发泄意味的各种意见也变得有些系统化了。赵雁觉得大家的建议在新接的项目中就用得上。
王深特别强调了风险识别意识。他说:“这次在消防审批上的时间比预计的要长很多,影响了回款,这应该加在风险列表中。”李明补充道:“应该尽早更换电缆供货商,我们一直希望他们能补上进度,所以迟迟没有启动备选供货商。虽然最后还是换了,但是耽误了两周的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