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和道德有什么关系?不是道德德育出了毛病,而是因为环境封杀了孩子的快乐。就像成年人用坐车封杀了孩子走路,用怕烫着封杀孩子做饭的快乐一样,我们用无数“不可以”,封杀了孩子无数的快乐。因为匀行为的不适,造成了两个孩子行为的不端。
接下来,我要谈到──
欣赏孩子也有学问
欣赏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已经成为家长的共同认知,但我要说,如何欣赏也需家长动脑筋,不动脑子地一味欣赏也是害人的。
我曾与一位在国外受过多年教育的朋友谈起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她举了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她说,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妈妈可能会说:“看你穿得歪歪扭扭的,怎能么见人?”然后,她便帮孩子生新穿好。那这孩子从中获取的是“知羞耻”,穿得不好,难看。换一个西方母亲可能就会这样,“瞧,你穿得真棒,你真了不起”。也许衣服穿得根本不像样,领子窝着,扣也系错了。但妈妈不在乎,可能会自豪地抱着孩子出去走一圈,逢人就夸:“看,这是宝宝自己穿的。“这是赞美式教育。一般情况下,这种教育没错,但朋友的一句话让我深思:如果这个孩子不是三四岁而是七八岁,衣服穿不好,你还不让他“知耻”,还赞美他,这是不是儍了?所以欣赏也要看对象,分时间。
受朋友启发,我开始关注如何欣赏的问题。孩子两岁时,她做了什么事,我便赞扬她:“宝宝,真棒,我真为你骄傲。”她欣然接受。但当她三四岁时,我领悟到,不能再这么称赞下去了。有一次,我一进家门,她就钻进洗手间,我跟过去一看,原来她把洗手池刷得干干净净。我说:“宝宝,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太喜欢你了。”然后,就出来干别的事了。过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她还在洗耳恭听手间刷池子呢!“你怎么还刷呀!”她说:“你没告诉我呀。”我说,妈妈不夸你是好孩子了吗?“可你没说池子刷得是不是干净。”噢,我才明白,我是没告诉她,我夸她不具体,而她不需要这种宽泛的称赞。所以,我就说:“客店客店,你刷得很干净。”她却说:“真的吗?”看,这时再称赞,她开始怀疑了。这使我认识到,称赞要具体,哪怕指出她的不足,她都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