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需求缘何激而不活?

   2023-03-08 互联网4470


  物流外包积极性不高

  如果需求方没有认识到改进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或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的话,就必然造成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3PL供应商失去市场存在的依据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份对来华跨国企业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企业物流业务都有外包,比例高达90%左右,只有不到10%的受访企业物流业务没有外包。而国内生产企业真正寻求第三方物流总代理的仅在10%左右。大部分企业仍自己出资出人搞仓储、运输等,不仅费力还把成本“摊”大了。既要管生产,又要忙运输,导致不少企业在物流上花费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物流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40%。这里不仅有企业对现代化物流缺少认识,束缚于传统的“自营自销”观念,不了解现代化物流能够带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变企业经营的巨大效益,而且有现实的利益考虑,就是害怕“肥水外流”,担心放弃自营多年,效率低下的供、销系统,职工下落无着。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或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都在独立奋战,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

  目前,一方面,中国物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19000亿元,国内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元,并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8%);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还是有限的,大约400亿元。由于地区和部门的分割,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各自为营,搞“小而全”,市场被极度分散,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物流大市场,也难以产生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规模化经营的物流大集团。

  物流企业服务不到位

  生产企业不愿请人“跑腿”,主要在于目前“跑腿者”还比较“腿软”。大部分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少,只能承担运输、装卸或仓储,报关、存货管理、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则力不能及。提供单项服务的物流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大,因此国内许多生产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都在各自投资搞物流。而今,国外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敦豪等综合型物流企业纷纷来华抢“饭碗”,更让国内物流企业难以冒出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