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溯源
兵法的兴起,与政治、社会状态有直接关系。从本质上说,兵法是源出社会资源的严重缺乏而引起的资源争夺。伴随着各种力量的兴亡交替,碰撞冲突,由此造就了众多兵法韬略。
中国兵法历来兴盛。相传早在大禹治水时期的《河图》、《洛书》,便是兵法之发轫。自先秦以降,兵法著述层出不穷。《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将苑》、《唐李问对》、《武经总要》、《投笔肤谈》、《三十六计》等都颇为著名。其中,《孙子兵法》更成为兵家圣典,享誉全球。
在世界范围内,希腊的斯巴达克方阵,罗马军团的整体作战,匈奴、突厥、蒙古等军队的闪电式突袭,均为世人所熟知。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勃兴,现代兵法开始凸现,其中以德国军事家克劳茨的《战争论》最为经典。产生于中国的毛泽东兵法,也成为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兵法圣经。
在兵法之外,更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权谋文化。《老子》、《周易》等兵法的上游智慧中,部分思想经过引申,衍变为某种权谋,而兵法中的一些操作性的东西,与政治、社会领域运行中的某些策略结合,衍变为一种“术数”,形成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权谋文化。《鬼谷子》、《韩非子》、《智囊》、《菜根谭》、《三国演义》乃至二十四史,莫不充斥权谋术数,近世奇才李宗吾更在此基础上创立《厚黑学》,集中国权谋学之大成。而在国外,马基雅伟利《君主论》中“狮子与狐狸结合”的思想,甚得后世枭雄希特勒的欣赏。兵法与权谋术数的结合,使其具备了机巧、诡诈、神秘的特性。
相关连接:
兵法管理的八大陷阱
兵法管理离我们很近
超越“兵法管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