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但员工郑杰病情加重或者说加速死亡确实与工作强度有关,而且郑杰在二十几岁时就死亡,其家属内心肯定十分伤痛,最后还打上了官司,戴尔公司想蒙混过关已不容易甚至不可能。戴尔认为自己损失也很大,而且又可能认为自己太倒霉,不幸祸从天降,但戴尔明显地忽视了死者家属的情感,对死者家属的关怀不够。
四、关怀一方面体现在语言和情感沟通,更要体现在物质补偿上。但物质上的补偿也好,精神上的关怀也好,戴尔公司肯定认为自己掌握不好分寸,分寸一旦失误,为以后开了先例,戴尔公司担心好心没好报,惹火上身,潜在损失很大。
从戴尔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来看,以上几点分析应该接近或就是戴尔的想法。在这样一个想法指导下,戴尔的处理策略陷入了困境---管也不好,不管也不好更不行,最后就只能被动地跟着对方走,走一步看一步,心存侥幸心理,希望此事能够在某处停止,或通过冷处理不了了之,总之是悄悄地低调处理掉算了。当然这也是戴尔公司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作为死者家属,此事既已开始,就不能也不甘心轻易罢休,更不能无功而返。于是,事情完全脱离了戴尔公司的控制,与戴尔试图强硬了解或拖累对手的愿意背道而驰,对方已经上路,定将道路走到底,就是没法子了,也要让你戴尔付出沉重代价,理由只有一个但已经足够:你损失了钱但我死的是一个儿子!
国际著名的IT公司为什么会弄成这样?这里面到底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只有三点:
第一,以西方经营管理模式或思想理念来管理中国的员工,不主动适应或适当考虑中国的国情。
第二,不重视在中国的员工关系管理,在许多外企,没有工会这样用来关心员工福利和生活的组织,企业与员工只是一种各取其利、相互利用的纯粹商业、金钱雇佣关系,以为员工拿到了应该拿的钱,别的事就不用管了。戴尔对员工公事公办和“冷漠无情”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