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笼罩、压抑在很多中国企业心头的乌云不是战略,因为很多企业从来就没有想过短期或长期的战略,有的只是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策略甚至是“巫术”。表面看来无战略也是一种战略,无战略是因为没有执行战略的结果,没有呈现战略所描绘的结果罢了。所以我们在谈企业战略时,必须有执行做保障,没有执行,再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都不能还原为社会消费和产生价值;没有执行,企业再美好的战略都是空中楼阁;执行不到位,我们更看不到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持续性。
实际上,我们天天在谈战略,年年在制定战略规划,更多的却忽视了作为企业战略的重中之重——核心竞争力。我经常在一些论坛上或会议中或采访一些企业的老总看到、听到大家谈战略,大谈特谈核心竞争力。但从心底讲,我认为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别人不具备的,或者别人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的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是贯穿于组织中的DNA;说“硬”了,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是技术,是产品,是服务,是网络,是企业对外部资源的获取能力;说“软”了,是核心价值观,是使命,是愿景等文化核心。倘若连自己的组织来自哪里、走向何方、为什么这么走都不知道,你谈核心竞争力就是天方夜谭,离开了核心竞争力的打拼与提升,战略只能是零。而零战略的企业在当今社会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当有些中国企业的董事长、总裁们不知道怎么用对人、把握不住企业大船的航向、不知道如何监督执行这最基本的“三件事”时,当我们因为某个产品某个行业已经泛滥、竞争过度没有利润支撑下去被迫多元化被迫拆东补西的时候,当全球化的市场游戏规则不再仅仅是“熟人经济”的时候,当企业的战略找不到增长方式或者迷失方向丧失执行力的时候,当行业遭遇寒冬,企业找不到棉衣、缺少火的温暖、没有食物和水维持生命的时候,我们是否抬头看一看眼前的这个黄色信号灯?是否停下来仔细看看是红灯还是绿灯?“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满是国家的残骸(马克·塞拉西尼《未来战争》)。”在当今的商业社会,我们也可以说:在市场发展与竞争的道路上,满是企业的残骸。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战略、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中国众多的企业甚至忘记了安全、健康、控制风险的重要前提,一心只顾往前冲,但“最终打倒他们的,很多并不是战场上的子弹,而是他们自己的弱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