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分析方法在物流管理中的灵活应用

   2023-12-16 互联网1550


  对库存金额进行ABC分类的做法比较普及,特别是在企业的目的就是降低库存的情况下。具体的方法是,针对品种很少却占用大多数库存金额的产品,重点地加强管理。在进一步分析A类产品库存产生的原因后,可以有下列方法:

  采用对平均库存偏紧的库存模型或其变种;

  减少库存检查和计划的时间间隔;

  减少货物补足的前置时间以及供应的稳定性;

  加强对需求预测的管理;

  加强库存盘点的频次,提高库存的准确度;

  重点应用其它的一些策略。

  事实上,像上面讨论的方法一样,很多有关ABC分析方法介绍的文章和培训资料,仅对一维的参数分析进行了介绍,如以销售额或库存金额进行分析、分类。一维的分析,由于其分析参数本身的局限性,因而使得针对分析结果所采用的实施方法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局限性。比如,我们以库存金额进行了ABC分析,A类产品仅代表了产品对库存金额的占用情况,却不能揭示这些产品在销售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得管理人员很难对这类产品的库存服务水准进行细分的设置,也就无法对产品的安全库存水平进行相应的管理。那么,如何应用二维的ABC分析呢?下面,仅对某国际家电公司实际采用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对库存产品按库存金额和产品销售的波动性同时进行,划分成9个分区。分类方法如下:

  库存ABC分析

  库存占用前80%-A类

  80~95%-B类

  95~100%-C类

  需求波动性ABC分析

  需求波动性(%)=销售量的标准偏差/平均销售量

  波动性<40%-低

  波动性40~110%-中

  波动性>110%-高

  这样可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9个区的特性,把产品整合为金、银和铜三个区,并制定相应的库存管理和服务政策,如下:

  库存检查和计划周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