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网络比较火,国外的一些流行称号也就进入了中国的企业,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比如总经理不再叫总经理了,而叫CEO,首席执行官。企业的财务经理叫CFO(首席财务官),副总经理叫COO(首席运营官)。上面这些洋称号在国内还能对上号。一个CIO(首席信息官),在国内就对不上号了。很多国营大企业,从CEO到COO到CFO,都能找到一个人来换名号,唯独CIO,很多企业干脆找不到什么具体的人当。有的企业,把搞会计电算化的负责人按一个CIO的头衔,有的企业干脆把管理公司电脑的网络管理员封了一个CIO的称号。很少有企业真正理解CIO在企业是作甚么的。
CIO,是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简称,国内叫“首席信息官”,字面比较偏颇,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这个职务是负责企业信息的。实际上,I应该更多指代公司的信息技术(IT),表明这一职位是负责公司整体IT发展的一个高层职位。据调查,在美国80年代末,已经有近4成的财富500强企业设立了CIO的职位。
中国的CIO,概念跟CEO一样也几乎耳熟能详,但企业真正负责IT的高层管理人员,有将近一半的人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一个CIO。原因何在,恐怕还要和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联系起来考虑。
据美国专门的CIO研究媒体《CIO》杂志对CIO的定义: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他们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概念,常常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更有通俗一点的说法是:CIO既应是企业的战略家,又是会计师,还要懂得技术知道检查代码,他们简直是全能的人!
反观国内的名片上印有CIO头衔的一部分人,他们要么是职位很低,只是部门经理级别,几乎没有主导权;要么是他们不懂战略,只懂技术;更多CIO,可能真的是负责企业IT设备采购和维修的一个人,而不懂具体的技术,更无从谈影响新技术战略和业务战略。这是中国式CIO的写照。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企业的CIO,只有4成左右的人承认企业高层决策偶尔会征询他们的建议,更大多数企业决策和CIO无关。他们并未进入高层管理层,仅仅停留于一个技术经理的级别,很难影响到企业决策。也无权提出建议让企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改善企业信息化水平,往往身处其位,但资源有限。而对美国的CIO来说,进入2000年后,CIO直接向CEO汇报工作并能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CIO比例已经超过了60%。这和中国企业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所以我们现在说的,都是中国式CIO,他们大多数人仍处于从技术经理朝CIO发展的中间阶段,我们称之为“中国式C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