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的此次产权交易是根据加大主辅分离力度的要求进行的,转让的仅仅是宝钢集团下属与主业相关度不大的企业资产,但是作为中央企业成交的最大一宗国有产权交易项目,其运作十分规范,不仅经国资委批准,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而且有6家企业参与竞标。
此次产权交易的成功创新突破了大型国企整体转让的限制,可以说是产权证券化标准化的一个有益的尝试,这将有利于产权的流动,而且也有利于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产权交易。
成功的创新模式
对于宝钢集团这样的国内钢铁行业数一数二的大型国企集团来说,目前似乎还谈不上国有产权的整体退出,当然更谈不上MBO.但是,耐人寻味的是宝钢集团却给产权交易所出了一个难题:除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外,还提出了“稳定管理者队伍,确保核心经营管理经验、核心技术不流失”的要求。
于是,就有了上海联交所与宝钢集团联手推出的这个“核心经营骨干参与要素分配的招标式竞价”模式,就有了不仅对产权转让同时也对MBO进行的这次大胆创新。这就是说,尽管这只是宝钢集团一个下属企业对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MBO的成功探索,但谁能说这不是宝钢集团整体改制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重要的是,MBO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从此真正进入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渠道。这对于未来走向市场走向国际的宝钢集团显然是有很大意义的。
同暗箱操作的海尔MBO相比较,宝钢以公开竞价方式为有意收购本企业的管理层找个战略合作伙伴,使得管理层收购有了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交易”平台,可以避免自卖自买,进行暗箱操作低价收购国有股的侵权行为。
宝钢对产权转让的这一大胆创新,将为国企改革提供一条新的出路,同时也不啻为正在走进暗箱操作死胡同的MBO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