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金保”工程中,深圳社保第一个建立DataCenter,采用集中式管理;第一个建立CallCenter;第一个建立Internet网站,实行网上申报……
这些“第一”足以见证了深圳社保起步早、发展快的领先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深圳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政府管理职能、社会化服务功能、金融管理模式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据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薛德衡介绍,目前该系统管理6万多家参保单位和1300多万参保人次,网络规模涵盖6个分局、23个社保管理站、7家商业银行电脑系统、400家社区居委会和540[K1]家约定医疗机构,并为35000[K2]多家参保企业提供网上申报服务,同时与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人事局、深圳市公安局和深圳企业及个人信用征集等部门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每年通过该系统收付保险费逾百亿元。
总结十几年“吃螃蟹”的经验,薛德衡认为,社保应用体系架构的设计必须与业务特点紧密结合,这也是“金保”推进的难点。
社保业务具有与众不同的三大特点:其一,社会保险是个长久的事业,劳动者一生的社会保险资料都需要长期保存,社保机构对劳动者“管理一生,记录一生,服务一生”,所以数据量庞大而且存储的时间跨度大。其二,社会保险应用系统类似于金融信息系统,每一笔交易都代表着资金的流向,而且社会保险征收和偿付的资金交易频繁、基金量大、财务管理复杂,财务汇总要求高。其三,政策性比较强,社会保险改革正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期间的政策变化会很频繁。
作为一路“吃着螃蟹”走过来的探索者,深圳社保针对这些独特的业务需求,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应用系统设计原则:坚持“以参保单位/个人的档案为入口依据,以单位账目和个人账户为管理核心,信息流承载资金流,信息系统整合优化业务流程”的设计思想;安全是整个系统的生命;结构化和参数化原则;可逆和容错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