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分析

   2023-04-12 互联网4420
核心提示:自1998年中国银行与世纪互联公司联合推出首家网络银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相继已有20多家银行的数百个分支机构

自1998年中国银行与世纪互联公司联合推出首家网络银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相继已有20多家银行的数百个分支机构开展此类业务,但综合水平仍然较低,其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如下:

  从经济的角度看。我国银行业电子商务的现有和潜在目标客户群较为狭小,业务品种不够丰富,盈利能力较低。原因如下:

  社会思想观念和基础设施环境的桎梏。

  首先,国外银行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以非现金支付和完善的社会个人信用体系为必要条件的,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基础。其次,我国大多数居民倾向于信赖传统的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业务模式,据有关调查统计数字显示,我国86%的人表示不会以任何方式进行网上金融交易,全国用卡支付的消费额仅占全部消费额的2.7%。

  再次,我国社会、企业及家庭的计算机普及率、入网率、信息化普及率还比较低,电脑普及率、光纤覆盖率很低,网络的吞吐能力非常有限。而且国内企业也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化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国家重点企业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累计资产仅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约8%—10%的水平相距甚远。这些自然使得银行电子商务的市场消费群体偏于狭小。

  业务单一、重复,缺乏创新和增值服务,盈利能力差。我国现在开展的银行电子商务主要集中于电子支付业务和网络银行两方面,距国际上通常意义所指的银行业电子商务尚有很大距离。A:电子支付业务形式包括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支票等,但截至目前我国银行开展的主要还局限于信用卡业务,而很少采用对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现在国际贸易金融界中广泛采用的支付形式;B:网络银行服务。我国网络银行目前的业务深度和广度非常有限,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分类标准,网络银行业务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基本业务,二是更高一级的业务(如个人融资理财、查询账户明细等),三是以互联网为营销渠道开展的业务,四是利用互联网交叉出手金融产品和服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