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版”难发大财
来自企业界的宾利上海总经理黄立新对“限量版”产品的营销有着切身体会。
他介绍说,在名车领域,限量版就是品牌的“身份证”,是顶级豪车的代名词,因而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此前结束的“2005上海国际车展”上,宾利一款价值上千万元人民币的限量版雅致728就吸引了众多参展者的眼球。
不过,对于“限量版”产品的规模与利润问题,他也提出了与顾晓敏类似的看法:虽然限量版的产品无需担心赢利问题,但若想追求利润规模,单靠发行限量版产品还是行不通的。“目前宾利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于售价300万~500万元人民币的非限量车型。限量版产品在品牌方面更能发挥作用。”
宾利公司的做法证实了这一点。以前,该公司很少在其海外市场采取限量版的营销模式,而以接受订单为主,满足客户自己的个性化要求。
“前几年,由于中国的消费市场并不成熟,只能由厂家来引导消费,这才出现了限量版的车型。不过,中国消费者正在回归理性,斥巨资买名车对他们来说并不只是一种炫耀,而是真正成为了一种追求,中国车市正逐渐走向成熟,限量版的汽车不会频频出现。”黄立新说。
要精加工也要规模
“从营销学角度来看,限量版是一种贵族血统。市场上之所以存在顶级时尚品,理由只有一个:让高端消费者拥有自己的舞台。”在余明阳看来,限量版营销模式能否在中国获得成功,关键要看这个市场是否已经成熟。
“早几年,穿着LV经济舱甚至挤公交的人都不罕见,喝路易十三犹如喝二锅头般牛饮的事情也常有发生,这都是市场不成熟的典型表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成熟,也就无所谓限量版还是非限量版。但市场已经今非昔比,前不久,全世界最好的两家游艇生产商接受的订单中,有一半来自于中国,这说明中国的高端消费市场已经成长起来了。”
余明阳认为,这是消费市场多生态系统共存的重要体现,也是限量版产品生存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