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问题事件频发 凸现国内企业危机管理薄弱

   2023-03-08 互联网4870


  专家还指出,在大多数案例里面,媒体关系都是企业的薄弱环节;企业在危机管理的策略制定阶段,没有及时引入危机管理专家和相关外围的资源也是应汲取的教训。

  如何居安思危,化危机为商机

  “危机虽然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应对,去有效地组织、建立我们的危机管理体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澜强调。他把企业危机的发生比喻成人的生死,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前兆阶段,如果先兆处理得好也许危机就不会发生;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紧急阶段,这个时候事件已经发生了,就需要去积极应对;到第三个阶段就是相持阶段,这个时候相对平稳,但是仍然有恶化的可能,相对来讲可能也是最艰难的阶段;到最后阶段,事件得到完全解决,总结经验教训。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也认为,安全就是发生意外或者事故的风险越来越接近于零。“尽管绝对的零事故是不存在的,但我们的努力是让它更接近于零,如果企业对自己的危机有所认识,把自己的危机识别出来,然后对危机进行评价,采取预先的控制措施,这样企业就是安全的。”

  有业内专家曾经指出,中国内地企业在危机管理上往往采取临时应急的处理办法,这是因为缺少经验或者管理团队缺乏危机管理训练的缘故。外国企业更熟悉如何调配资源来进行危机规划,而中国企业则只是到了事件前几天感到事态不妙时,才开始到处求助和作准备。

  对此,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认为,对危机的准备只能是在危机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否则,就总是落在危机后面,疲于应付。所以,企业一要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防微杜渐;二要设立职能明确的危机管理机构;三要制订危机管理计划并进行学习培训,以便一旦危机真的来临时能够从容面对,化危机为商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