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话题:中国企业是否需要自主品牌?
本期嘉宾
管清友中国社科院博士生
黄涛清华大学博士生
张明中国社科院博士生(经济聊斋成员)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汽车企业是否需要自主品牌一事成为舆论的热门话题。争论的源头是今年8月21日在广州花都举行的汽车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的惊人之语,他认为中国汽车业根本不需要自主品牌,而是应该成为世界汽车业的生产车间。而作为中国汽车业老专家的何光远先生则对龙先生的观点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
管清友:自主品牌对于民族产业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申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民族产业需不需要平等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这里存在一个逻辑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的民族产业没有自主品牌,那么我们在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开发方面就缺乏动力;如果我们的民族产业已经可以开发大部分的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那么,我们又何必将自己置于国外品牌的阴影之下?
黄涛:有关汽车产业是否需要自主品牌的争论似乎已经升级到了价值判断的层面。其实大可不必。如果想找到答案,你去问问汽车生产者和消费者就可以了。生产者需不需要自己的品牌,恐怕十有八九他们会回答你:我们需要,但是我们现在做不到。如果你去问购车者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差异,得到的回答可能是两个:第一,我们国产品牌的技术确实与国外品牌有差距。第二,国外品牌的运作确实比我们规范、先进。几乎没有汽车生产者不希望有自己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为什么?除去那些能够带来民族自豪感和个人荣誉感的原因之外,恐怕最重要的就在于生产者自己可以控制这个品牌,可以获得这个品牌带来的大部分利润。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不是因为我们不会创造和经营自己的品牌,而是我们根本没有能够支撑这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消费者难道就不希望购买和乘坐自己的民族品牌汽车了吗?也不是。但是,当民族心和现实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现实利益。这就是当前看似悖论的一个两难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