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危机在中国到此算是逐渐平息,但是有关食品安全的话题却仍被持续关注,在又一次食品安全恐慌面前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也正在逐渐影响这个行业市场的变化。
“健康”概念将成行业战略指向?
食品安全危机最近这几年在中国爆发得非常频繁,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雀巢、红牛、巨能钙、三鹿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都曾发生过食品安全方面的危机,一些不知名的企业和品牌所发生的安全危机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在这些危机当中,有的的确是部分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有的则是被假冒产品陷害,有的则属于可争议范畴,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事件本身都引起了舆论和消费者极大的关注。食品安全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得消费者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心程度日益提高,面对一些有争议的危机品牌和产品,甚至采取了“宁可信其有”的消费选择,此次国内对“苏丹红”事件的热切关注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从事食品行业战略咨询的资深顾问严成伍先生对本报记者说,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已经引起了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逐渐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他们的消费选择上,就会表现为消费者会尽量选择那些在他们看来更“健康”的食品,而消费者这种对“健康”概念的判断主要则来源于产品的原材料构成、品牌的定位和阐释以及产品营销广告的灌输等等。
严先生解释说,消费决定市场,所以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在市场上的直接表现是,那些定位在“健康”这个大概念并围绕“健康”主题做文章的的企业和产品大大受益。他举例说,在饮料行业,茶饮料、果汁饮料以及运动健康型饮料正逐步蚕食传统的没有任何健康价值的碳酸饮料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健康”这个大概念已经成为食品以及相关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指向,这就是食品安全危机频繁爆发并不断累积对食品行业的战略警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