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市场调查中,你问消费者购买一样产品会关注什么?消费者指出了12项他最关注的要素,也许包括了基本质量、品牌名声、价格等,而排在前6项的因素可能并不真正帮助你获得消费者,因为在所有这些点上,不同的竞争者均有相同或相近表现,而真正的竞争决胜点也许来自于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或者在某些本来价值有限的形式因素或细节上进行独特的投入或者放大化。
营销博客化带来的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虽然基本平台来自于平台提供者,而博客内容则由会员自我设定,并且以更多的个人创意将自己符号化或者个性化,从而达到将自己与他人区隔开,并且使得自己有独特的表现优势。
这意味着那种假借他人设置品牌的符号表现模式转化为自我设置的符号表现模式。消费者参与式的营销平台的价值会越来越突出,这将激发在产品设计中尽可能多地引入消费者创意甚至消费者直接设计(这在食品、媒体、玩具、家居业中均已不乏尝试)、渠道服务会员制化以及在产品个体化定制方面做更为积极的尝试。因此,营销博客化代表在市场营销由大众化而细分化而深度细分化后进一步转趋个体化的发展苗头。这个苗头值得面对青少年和高中端消费品的厂家特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