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共赢
随着最近,“品牌危机”和“企业公民”的提法不断被媒体提及,一方面在中国的主流财经媒体各种有关“最具影响力”、“最受人尊敬”的评比中大多数都是那些跨国公司,一方面在过去的“品牌危机”中被媒体屡屡曝光的也是那些跨国公司。
欧高敦则认为“品牌危机”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消费者比以前更加成熟,“他们越来越敢于去质疑这些跨国公司建立起来的定位和形象,并越来越清楚什么是合适的处理方式。他们期望跨国公司能够采取和他们平等的姿态处理这些事情,并能够在这个社会中负起应有的责任起来。”
而这恰恰是这些跨国公司也需要好好反思的地方。有的跨国公司在宣传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夸大了他们产品的优点,从而也导致了消费者对他们的期望有点过高。一旦发生品牌危机,他们又没有及时地向公众传达他们正在采取的措施问题,欧高敦建议跨国公司需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渠道。
而那些媒体有关“企业公民行为”的评比,欧高敦则认为这意味着这些跨国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同时也是离他们在中国的发展目标越来越近,这些奖项对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是中国公司致力于培育世界公民的形象;一方面则是跨国公司努力培育中国公民的形象。这种互动往往是同一问题在不同空间的不同表现形式,但其反映了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所有的公司都必须同时在所在国市场中做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
·【专题推荐】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专题推荐】家族企业:敢问路在何方?
·去【管理论坛】看看,与大家一起交流观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