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注意的是,RFID的优势是建立在信息共享机制之上的,信息共享的链条越长,RFID就越有用武之地。而信息共享的背后是利益的共享,即供应链机制。对此,王中书先生说:“培养RFID的市场是一个培养供应链的过程,也就是我国产业的集约化过程。”
今年3月,国际RFID标签的数据编码标准获得了批准,用于RFID标签和识别器间数据传输协议也将于今年年底获得通过。中国方面,信产部、科委、国标委等十四个部委正准备成立一个国家级的”电子标签标准化工作组“,着手编写《中国RFID白皮书》,以支持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编码体系—NPC系统的建立。王中书说:“新标准将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谋求与国际标准的相互兼容,这将极大地促进RFID在我国的应用。”
相关链接:RFID是什么?
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什么是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什么是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