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差异化的时代?

   2023-04-12 互联网4220


  在外资公司发现中国的“同质化定律”之前,本土企业还大有发展的余地。这趟发现之旅大约要行走30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开始“入侵”美国市场,先是进口,然后是制造当地化,然后进攻“价值产业”如房地产,最后是抢婚文化产业如电影、动漫、游戏。整整30年,日本人才算理解了美国消费者的差异化动力。

  如今,少数外资公司在华已有15年经历,再过15年它们将彻底了解中国市场中的同质化动力。例如,奥迪汽车已经懂得把家用车的驾驶座椅往前移动十公分,让后座者具有“公务车”的满足感。百安居已经学会把最便宜的东西摆在走廊的前端以制造便宜形象。未来15年间,外资公司会以一种“同质化为体,差异化为用”的体用论提升市场份额。在那之前,若本土企业还未学到设计性、精致性、服务性、流程性等等差异化感觉与技能,中国的内需市场可能就真被“全球化”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