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航天基金会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逾10家企业签约赞助“神六”项目,总赞助金额超过3000万元。而央视背靠直播的垄断资源也赚的盆满钵满,“神六”系列宣传的几档套播广告,其价格分别是5秒256万元、15秒476万元和30秒856万元。发射当天、太空飞行及返回当天均为直播阶段,但即使如此昂贵,还有一批批企业打的头破血流抢占广告段。
然而,在为“神六”喝彩并掏出大把大把的银子时,谁又能说得清这些资金能否直接拉动销量,进而迅速转化为企业的利润。尤其是在针对事件营销的手法上,同质化的现象已经很严重,比如你是合作伙伴我也是,你是赞助商我也是,你赠送产品我也不甘示弱。但群雄扎堆营销的做法最终反馈到市场和品牌上究竟有多大正向的推动力?
诚然,针对一些关注度极高的事件营销通过“借势”和“造势”,能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但一窝蜂争食的做法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在众多企业一拍脑门奔向热门事件的时候,有没有冷静思考一下,单纯挂个“神六”的标签,消费者会趋之若骛的为产品买单么?
因此,过度追求短期的事件营销,并不断加大事件营销的比例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迅速拉动销量本无可厚非,但在围绕着事件营销的过程中应该仔细琢磨下,事件本身与品牌的契合点,进而提炼出更为贴切品牌内涵的内容加以诠释,而不是简单的挂个事件营销的帽子去大作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