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特别在中国与世界用同一规则共享市场的今天,企业软权力的建设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企业变革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课题。因为企业软权力的建设不仅关乎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更关乎在WTO后时代中国企业基业常青的重大发展战略,以及中国企业何去何从等的重大问题。
在现实中,每一个企业都会被种种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的问题所困扰,当然更多的企业并未察觉。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琐碎而复杂,让人焦头烂额,老板们常常如此感叹:“是啊,可又怎么办呢?”其实他们都没从理论上认识到中国企业在运营中最大的管理盲区。
毫无疑问,现实中存在着大量悄悄衰亡的企业,甚至它们有许多还来不及诞生,就在雄心勃勃的筹划之后不了了之;更有成千上万的企业,默默地按照市场需要努力寻求发展,最终却不知不觉地死亡。
人们通常会把责任归咎于战略决策失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战略本身并不是原因,因为他们追随的是潮流;策略也没有错,因为企业领导者谙熟并按照正确的利润模式在操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失败?
相信所有人对下面的说法都深有同感:许多企业常常是策略、愿景一大箩筐,议而不决,光说不练,流于“口号管理”,策略、愿景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目标、计划上,也未将目标、执行方法列出时间表,更没有根据达到的程度订立赏罚标准。这些公司的管理常常粗而不精,只是按照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大而化之地进行。
这样的企业,必然患上一种“组织末梢神经麻痹症”,越到执行最关键的基层,员工越是对工作拖拖拉拉,习惯了不痛不痒、马马虎虎,习惯了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一旦认真起来,却又呆头呆脑不知灵活变通。他们会私下给自己找理由:“毕竟,公司于我何有哉!”一旦整顿来临,头一低,风头过了,“又是一条好汉”,依然我行我素。另外,在很多中国企业中出现了员工忠诚度滑坡、企业盲目制定管理制度、忽视情感管理等诸多现象,这就是公司基层竞争力败落的表征。因此,很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士或企业的创始人,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消极的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然而,当我们以真正的智慧洞穿时代,就会发现这些消极现象与市场经济或商业化并无必然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