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想持续壮大,不断发展,企业老大们的权力必须有所制衡!
不妨学学外企
那么,企业老大们的权力如何制衡?在这里,我们不妨从优秀的外企身上取取经:
第一,“四个眼睛”。有着155年历史的德国西门子在管理遍布世界的企业群体时,一个极为有效的制衡方法,就是要求下属公司在确定了基本预算后,日常发生的任何大笔业务款项,即便看来是在总经理权力范围内的经营活动,都实行总经理与财务总监同时签字方才有效的双重制约机制。并且在公司内部管理条款中,非常刚性地规范了财务总监具有这一特殊权职,用他们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四个眼睛总比两个眼睛看得更清楚”。
第二,“透明窗”。那些腐败“高管”们除了滥用职权、铤而走险的主观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因素也帮了他们的大忙,即“钱流”的封闭性和模糊性。传统会计法已经无法面对现代如此复杂的经济交易,在较大规模的企业中尤其如此。难怪80%的世界500强企业会实行ERP系统。可以想象,当日复一日的“钱流”通过ERP运行,使之零散信息集成,勾兑出真实透明的动态状况,自然就能打通和及时显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之间的交易,让彼此隔离、密闭、零碎的东西,变得规范而简单清晰,这等于给公司所有资金的流向安上了一个透明窗,“钱流”像火车时刻表一样让人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使得监管部门更加明了、直接、及时地监控,以免死后验尸,亡羊补牢!
第三,规范的程序。在美国市场上,不管是美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也不论公司是大是小,进行某个项目时,都会遵循一个大同小异、相当规范的标准程序:首先,翻开《托马斯工商大全》,将有关信息查阅出来,然后,将候选的厂家名称交给专业咨询公司,请其对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价格、资信、行业地位进行全面评估,把不合格的淘汰出局,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筛选与评估,确定最终的对象后,才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商务谈判。所有外国优秀企业,基本都是按照这一教科书式的规矩从事国际间大宗商业活动与项目的。这是一种严格按照分工与程序、充满商业理性精神的行为方式,使决策者与操作者个人犯错误而影响全局的机会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