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价格弹性进行商品促销?

   2023-11-15 互联网1650


  下面列出一些重要物品的需求弹性(统计数据根据美国经济中的物品统计所得):

  价格弹性程度是一个基于经验的问题,所有具体情况下都应进行调查。价格弹性的范围从接近零(救命的药品)到接近无穷大(如:普通商品价格稍微发生变化顾客就会转向其他的商品。)不等。因为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原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的需求价格弹性并不相同,不能简单照搬,有人在做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发现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区域相差甚远。

  为什么供应商要了解商品的价格弹性?

  对于经销商来说,需要了解其经营商品的价格弹性,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商品促销的投资收益,更有助于在与零售商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定价决策,帮助他们分析是否应该由自己承担持续的降价的损失以及可能是只对零售商有利的促销费用。

  经销商关于价格弹性的关注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常规的持续定价,例如每日低价(EDLP),另外一种短期定价或者促销。由于商品的属性以及类别不同,关于上述两种定价方式的反映结果也有所不同。如酱油、醋、盐、番茄酱等调味品就有较低的价格弹性,这类商品比较适合于采取每日低价的方式,这些商品在促销活动中的弹性较少从而效果较差。而另外一个方面,啤酒之类的商品促销影响就很大,消费者买的越多喝的就越多,所以这是比较具有弹性的品类。

  在过去的两年中,AC尼尔森在亚洲对数百次定价模型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大部分品类价格弹性相对较低,其中70%低于2.0,还有35%低于1.0,各个品类平均弹性为1.5,也就是说价格总体下降1%,只能使平均销售额提升1.5%。但是自相矛盾的是,虽然许多快速消费品的价格弹性显得相对较低,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个别的品牌对价格的变动不敏感,在亚洲,品牌商品的平均弹性为2.3,也就是该品牌1%的降价可以带来2.3%的销售额的提升。因此,由于品牌商品的平均弹性为2.3,而品类的平均弹性为1.5,这就显示出在某一个品类,不同品牌之间的销售数量存在此消彼涨的情况。对于零售商来说,价格促销并不一定能够提升该品类的商品销售增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