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这一行动不免让人想起三星在几年前的一幕。为改变三星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低档货的坏印象,作为三星电子CEO尹钟龙1999年改革的一部分,大量具备国际视野的海外人才被当作新鲜血液引入,金炳国担任了三星全球营销执行副总裁,为三星的形象翻牌立下了汗马功劳。
曾经是模拟时代的品牌霸主,却在数字时代遭遇到了品牌尴尬,针对索尼的品牌教训,不妨看看它可以为其他人带来什么借鉴:
1.与众不同的品牌个性在极限竞争时代变得最为重要。被称为“定位之王”的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已经多次发出警告:对于企业而言,制造“与众不同”的产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挑战性,这才是一家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2.质量和顾客导向很难给品牌个性加分。索尼一直强调质量、服务和顾客导向,这些元素一度是索尼品牌个性中的坚强元素,但是,在数字时代,合理的质量和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期望,并不能形成差异性。
3.高价格也不能给品牌个性加分。在模拟时代,索尼一直靠高价格区分市场,但在数字时代,这一策略并不灵验,最大的反击者三星就采取了另一种价格策略,“品质与设计与索尼相比各有千秋,却又没那么贵”。
4.过广的产品线很难给品牌个性加分。在索尼的业务群里,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电子类62%、电影电视10%、游戏10%,广阔的产品线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也使消费者被索尼品牌的过多选择弄得不知所措。
5.丧失领导地位会让品牌个性很失分。想一想上世纪80~90年代,索尼特丽珑横扫显象管电视机市场的状况吧,当时的索尼代表着“酷”这个词汇的一切,时尚、波西米亚、华丽等。再想想Walkman所制造的疯狂吧,成为第一的产品才能制造第一的品牌。当然,这些第一已经是明日黄花。
颇为讽刺的是,索尼没有的,却是三星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