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要适应超倍速的竞争,必须在以下各层面具备敏捷性的特点:生产方面具有依照顾客订单,任意批量制造产品和提高售后服务的能力;营销方面具有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特点;组织方面要求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资源,创造和发挥资源杠杆的竞争优势;管理方面要求将管理思想从强调指挥控制转换到领导、激励、支持和信任。
三、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它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现代企业的生存原则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和包容。
许多成功企业形成了不少互利合作的竞争方式,主要包括:
1、供应链式——主要是企业与供货商之间的合作;
2、战略网络型——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建立与供货商、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价值链形成一种战略网络;
3、协作联营型——表现为企业通过有选择的与竞争对手、供货商或其它经营组织分享和交换控制权、成本、资本、进入市场机会、信息和技术等,形成联营组织;
4、虚拟组织型——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能力和思想动态地链接起来,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企业将主要通过管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员工的知识被认为是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如厂房、设备等,虽然很容易估价和进行管理,但已经越来越难以决定企业的价值。相反,企业的价值更取决于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特许经营、软件、研究项目、创意以及专长等。国外机构的研究表明,在企业的市场价值中,有七分之六都取决于这些知识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