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说来,我认为供应商们进行渠道结构调整,通过多元化渠道的构建与耕耘降低超市在自己生意中的分量,就能分担、分散与降下超市压账、恶意圈钱、倒闭等等所带来的超市生意风险,就是现目前均衡超市生意风险的最好出路。
说到这里,格力空调这个例子显然值得我们思考。在2004年3月,格力空调以誓不低头的超然姿态,与全国最大的家电连锁商国美分道扬镳。它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格力几乎有90%以上的销售额都是通过超市外的渠道创造的。
可是,想到超市就想骂娘的众多供应商们,为什么就学不了格力,为什么仍然会挤破脑袋、乐此不疲地向超市的门踏去?惧于传统零售渠道开发的难度和费事费力的投入,自己在这些渠道上拓展及精耕细作不足,让自己对超市形成了太深的依赖,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种依赖因素直接影响着许多供应商的心态。按曾经在已经倒塌的“普马”中深受其害的一位经销商朋友的说法:超市生意在自己总生意的比例中占到了百分之五十几,自己以前对超市肯定得言听计从,对任何收费项目几乎都是抱着默默承受隐忍的弱势心态。但现在,这些经销商从“普马”事件及其不少类似的事件中尝到了血淋淋的苦难。如今,他们已成惊弓之鸟,如果发现哪家超市有问题,就会谨慎地减少供货量甚至停止供货。
但我认为,如果这些供应商仍然让超市生意在自己的总生意中占有太高的比例,就仍然会对超市形成强烈的依赖。但是,超市生意是终究难以割舍掉的,也就是说很少有人能做到:用不做超市生意来规避超市风险。可这个比例到多少才比较合适呢?
如果你做的是快消品,那么我认为:超市生意的比例和目前超市在快消品销售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一致(即1/3),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这样,我们就能减少对超市的依赖,改变自己的心态,进而就能通过更能坚持原则的谈判、当断就断的做法等等,来降低超市生意所带来的风险。不过,要做到这点,就如我在前面所讲一样,把自己在超市之外的渠道真正地拾起来,并把它们做得更深更细,经营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