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迪订制看大众中国营销之变 7800款奥迪

   2023-12-16 互联网1590


  尽管雷思能宣称他的公司与两家中方合作伙伴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并且试图通过实现供应商和配送系统的共享,使两家合资企业更为协调。但由于两家中方伙伴之间缺乏合作意愿,雷思能先生的努力正遭受挫折。

  此外,大众在产品、价格政策方面也总是慢半拍。

  大众目前的困境除了外部环境方面,对手激增、竞争加剧之外,其内因则在于大众对中国的产品与市场策略动作过于迟缓,跟不上变化多端的中国车市。今年对手们都竞相推新车,通用上半年一口气就推出了5款,而大众旗下除了一款多功能车开迪,就是新奥迪A6,而让消费者已翘首企盼多年的高尔夫A5、帕萨特B6、全新捷达等,却迟迟不见踪影。

  大众的市场与价格策略却如德国人的性格一样相当强硬,缺乏灵活性。南北大众继桑塔纳和捷达之后推出的新车型,不但相对于同类车型价格偏高,而且其正厂的配件价格亦有些过高,最典型的是POLO和高尔夫,许多人都是被它高得吓人的配件价格吓跑的。

  如何解决因相互掣肘而产生的问题?这恐怕关键取决于两个合资企业的意愿。根据最新的消息,在联合采购方面,大众(中国)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为两个合资企业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和相关的服务,以求零部件和原料采购方面的协同效应。毕竟集中采购带来的规模效应是很容易体现在账面上的。

  纵使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大众目前在中国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对它们的变革前景完全可以抱乐观态度。只是千万不要忽略了时间的问题,虽然家底厚实,但再高明的策略也不能拖拉太久,动作太慢的话就意味着给其他对手更多的机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