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RP的“入市”与“造市”

   2023-10-05 互联网2070


  “造市”难,“入市”更难。

  造市的难点在于不易使人相信一些东西,因“洗脑”需要长期的“广告宣传工作”,还要树立样板,以便于推动这一ERP运动趁热走向高潮。此项目还要通过一个声音不断地冲击受众,受众一旦被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则“造市”可成矣。就目前来看,ERP这个市倒也成了,几乎所有的MBA都知道ERP,就是第二轮的ERP产品“入市”迟迟起不来高潮。

  对国内ERP主流厂商而言,真是“入市”难于“造市”。

  “入市”之难点在于:一是意味着产品“上架”,货比三家,经得起买家的推敲;二是“入世”,进入世界水准,在国际市场上“亮相”。说起来这有点“玄呼”,实际上却是同一件事情。ERP本身就是“泊来品”,而ERP的基本内容是信息化管理。这样说来,ERP的“入世”就是中国管理的“入世”。而ERP是要遵循管理来做的,故,管理不能现代化,中国的厂商又如何ERP化?管理思想不能信息化,怎可能做出ERP的产品?表面上看,信息化的差距是产品差距,实际上是深层的差距。

  从底层上说,ERP的管理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冲突,国内的管理重点是主观化的管理,讲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西方则是基于一种模式的制度化管理,什么事讲究一个规则;ERP的文化背景说明,在一种“契约社会”ERP的方法更适用。

  从开发角度上说,ERP本身就是“全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现在三论”的精髓。从需要分析、开发环境、发开工具到信息流转等等,面向企业全部的管理全部要素,这是一个可以支撑企业运营的平台。而一些ERP的产品,用“打篮球”的平台开发“足球场”,其功能不论怎样多,难免名不副实。

  再从应用上说,软件是模拟现实而高于实现的东西,如果以我们目前的管理现状为样板依“葫芦画瓢”来做ERP,肯定是死路一条;没有先进的高效的管理实践,如何以现ERP的管理超越呢?须知管理是“皮”,信息化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