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就此专门出面解释,但只是表示“一直受到政府部门的指导”,却没能明确申明Google中国网站属于“合法”还是“违法”。信产部方面则表示“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已上报有关领导,等待最后“说法”。
埃里克3月12日承认,“我们也正在为广告业务进行拓展,牌照的事情正在争取,随着牌照的发放,我们将有更多事情可以做。”但这句充满暗示意味的话也预示着,Google获得牌照将不是问题。
和为全世界范围内Google唯一的非英文名字“谷歌”接生相比,恐怕埃里克更乐意把Google争取到牌照,视为此次中国行的最大收获吧。
“谷歌”是年青品牌?
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过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双字节的中文环境中,用户们习惯赋予这个英文单字自己独特的叫法。
43%一直用Google的英文称呼,26%的人称Google为“狗狗”,13%的人称Google为“古狗”。
2005年5月底,Google决定就是否需要中文名字做一次正式的市场调研,调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大家对中文名字的判断,对于Google,事实上人们已经按照自己的音译习惯为Google赋予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称号,狗狗、酷狗、古狗、酷狗、勾勾、果果、咕嘎等。
按照Google的说法是,在所有的调查者中,53%的人希望Google有一个中文名字。这也就是最终诞生“谷歌”的由来。
但在业界人士看来,这种说法未免冠冕堂皇,更名的实质是蕴含了Google极大的市场野心。
有业内人士对《财经时报》表示,对于习惯使用Google的人群来说,用一个英语单词去表达一个事物应该不是难题,在更年青的人群来说,却更喜欢把英文单词诠释成自己喜欢的汉字,所以Google在中国也就有了千奇百怪的称号。这种问题对于百度却不存在,在汉语世界里,百度绝对不会被它的使用者解释成其他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