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运行之前的数据准备分析

   2024-01-18 互联网1670


  2.保证数据正确性

  数据正确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收集到的数据本身必须是正确的(即数据来源是正确的),否则会造成“垃圾进、垃圾出”的数据处理有效率无效果现象;数据本身的正确性更多的依赖于企业各部门数据收集人员,他们应当保证上交数据是正确的,没有遗漏、重复,也没有过时、失实的数据。其次在把收集到的数据输入系统的过程中,不能引入任何附加的错误。基础数据输入的准确与否是决定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有了正确的数据,我们应当保证在数据输入的过程中不能引入任何附加的错误。为避免任何输入的附加错误,应采取以下重要步骤:

  (1)定义关键的数据元素,如物料代码、工艺路线、物料清单、工作中心、订货策略、项目类型和损耗率等。

  (2)在数据输入系统前,将系统的信息需求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核对,使每个人提前知道什么信息时可用的、报告是什么样子.

  (3)定义系统的全部信息和信息来源,识别关键信息与非关键信息。比如表1客户的信息有很多不同的数据项,可以把其中的几项先载入系统,而其他的数据项可以以后再载入或可以先不用。所以要确定哪些数据项要求必须载入,哪些是可以以后要载入的,哪些可能永远不用的,还要指定负责确定所用数据项的数据库表、部门和人。

  (4)对经常变化的数据,必须在系统内实时反映其变化情况。要定期检查,如果有必要的话,修改这些数据。

  (5)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数据输入的逻辑顺序,避免正确的原始数据由于数据的逻辑输入不正确造成严重的数据附加错误。

  3.保证数据输入的格式

  在数据输入前,我们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已经设置了相当合理的代码体系和数据格式,为此我们在数据输入时应严格按照数据的格式进行,这样可以产生好处:

  (1)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一致。

  这样每个准备客户信息的人,都知道客户资料应该包括:客户名称、编号、纳税登记号、地址、联系人、电话和信用额度等数据项,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与一致性,同时也提高了数据输入的效率与效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