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的需求出发看ERP的普及

   2023-04-12 互联网3930


  尽管如此,他们的投资是谨慎的(也是成熟的表现),首先要考察产品是否符合(或者基本符合)企业流程,是否在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有成功案例;其次考察软件供应商品牌、实力、信誉,项目实施队伍及售后服务承诺;然后才是价格。中型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大约是20~80万元之间。整个选型周期短则2-3个月,长则半年到1年。实施一般是分步实施,先上进销存、财务,然后是生产制造(MPS、MRP、CRP等),最后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成本核算。

  仍有相当企业(约占50%)“雷声大雨点小”,对当前的ERP实施效果吃不准,不放心,持徘徊和观望态度。有的选型耗时半年,临决策时又久拖不决,搁置不定。

  (3)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一般指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对ERP的需求主要还是单元应用,即财务电算化、进销存管理或工资管理等。好一点的企业有MRP需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逐渐提出ERP需求。但他们的心理价位在20万元以下。

  二、ERP产品的需要多元化

  ERP供应商面临优胜劣汰市场法则的无情选择。但中国企业之多,需求层次之复杂,为ERP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市场,不是几个企业可以垄断的。根据对珠三角大、中、小型企业需求的分析,可以将ERP产品定位于几种模式:

  (1)产品型

  针对小型企业需求,提炼功能实用、界面美观、简单易用的进销存+财务软件。客户最终价格在5万~20万之间。采取分销代理的方式(VAR),软件商专做产品,以较好的折扣价提供给分销商,并对分销商进行培训,由分销商对客户进行服务(培训)。产品型模式取决于产品的成熟、稳定、易用,满足企业需求(一般不做二次开发),同时取决于软件商的品牌。

  (2)产品+项目型

  针对中型企业需求,提炼产品的行业版本。销售主要采取直销形式。价格在20万~100万之间,为企业提供培训、数据准备指导、辅导上线及适量的客户化开发工作。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行业版本的提炼。只有行业的推广,才有可能缩短客户化开发和实施周期,既能使客户满意,又可能使软件企业降低实施成本,实现赢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