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不该出现的反差

   2023-03-08 互联网4770
核心提示:在8月30日召开的“200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上,一位软件工程师提醒记者注意“国内ERP市场上一个奇怪的反差”:这

在8月30日召开的“200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上,一位软件工程师提醒记者注意“国内ERP市场上一个奇怪的反差”:这边是ERP市场加速升温,甚至有声音欢呼要“迎接ERP的普及时代”;那边却是ERP厂商抱怨市场难做,“签不到单子赚不到钱”。

  国内ERP市场升温是此次“上海会议”近乎一致的看法。综合会议提供的信息,一是国内ERP应用的成功率直线上升。据e-works2004调查,用上了ERP的制造企业中,42%认为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而此前有分析称这个比例不超过20%,业内甚至发出过“ERP成功率等于零”的声音。二是本土ERP厂商成长迅速,2004年国产ERP软件在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已超过国外同行,达到了55%。三是中小企业已从早期的低成本竞争转向速度和效益的竞争,对ERP的需求也随之提升了,调查显示,认为ERP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用户占到了60%强。有专家就此分析,这些“正面的东西”会产生“保龄球效应”,一个碰另一个,把更多的客户卷进ERP应用中来。

  但ERP厂商似乎并没有摘到市场升温的果子,捧在手上的软件找不到买主,“好容易搭上一个,到头来90%是竹篮打水”。看来,ERP升温是不假,但市场热度并没有形成购买力,被击中的“保龄球”也没有出现人们企盼的带动效应,“ERP在制造业的普及率仅为10.4%,即使信息化起步较早的机械行业也只有15.7%”(e-works)。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863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杨海成接受采访时认为,这块板子应该打在ERP厂商身上。

  他分析,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对软件的需求是个渐进过程,“可能先需要一个财务管理,然后是销售管理、质量管理,最后才是供应链管理”。但很多软件公司忽略了这个过程,只夸软件怎么好,功能怎么全,鼓动企业把一些大而全的软件买回去,结果是技术和应用对不上号,或者是一大堆功能只有10%勉强堪用。“这些年我国ERP市场基本还是技术趋动,而不是需求趋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