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宗锡否认了三星电子中国出口将会减少的说法,“现在三星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排第二位,我并不认为出口会减少,韩国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三星在中国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出口的规模趋势也是增长的。”
策略三:强调企业集权管理
在三星电子中国,另外一种变化也在悄然展开,这就是基于组织能力方面的调整。据一些三星电子员工介绍,三星电子也在强调集权化管理,强调“一个三星电子”的管理模式。三星电子进入中国市场采取的是事业部制,即手机、电视机、笔记本等事业部各自为战,以抢占市场为主要目标,各分公司享有较大的权力。在进入市场的早期,这种模式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但随着本身规模的增大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其协同效应不足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也不利于成本缩减。
对于擅长通过控制供应链来降低成本的三星电子而言,集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使管理更精细化,另一方面利于整合资源。但是,对于已经拥有2.3万员工的庞大三星帝国而言,这一进程也并不轻松。三星电子中国总裁看起来是这一整合任务的最佳人选,但是,过于频繁的人事更替使得这一职务更像一个虚职,三星电子中国的前两任总裁李亨道、李相铉都是任职两年就离开了中国,鲜有作为。
现在,三星电子的集权化管理已经初见功效,除了三星手机部门仍然是垂直管理外,三星电子的其他事业部如MP3、电视机、笔记本、打印机等部门都归三星电子中国总部统辖。而三星手机部之所以相对独立,一方面是因为手机部门身处战略要冲,系统相对庞大复杂,另一方面也跟三星电子移动通信负责人李基泰的个人强势有关。但在一些三星内部人员看来,三星手机部将来也要划归中国总部管理。
开创“星”游戏规则
在李宗锡看来,三星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下一步的进攻重心将放在美誉度、忠诚度建设上。三星也在全球启动了一些市场调查活动,旨在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新动向。调查中,李宗锡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认为三星的产品和品牌是“冷性的”,“我们想成为‘暖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