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要警惕BI陷阱

   2023-03-08 互联网4590
核心提示:笔者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意大利独资的制造型企业,8年前进入中国市场时就引进了当时还是非常领先的一套ERP系统,该ERP系统在当时的

笔者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意大利独资的制造型企业,8年前进入中国市场时就引进了当时还是非常领先的一套ERP系统,该ERP系统在当时的环境下几乎是外资企业惟一的选择,因为进入中国的产品还非常少。

  几年下来,公司的发展速度已经越来越让人感觉到ERP系统的局限性,尤其是该ERP的数据呈现能力非常差,且基于人才难觅的IBMAS400开发体系。为了达到管理和流程的要求,公司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资源开发各种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报表分析工具。由于业务变化迅速和人员的更替,这些定制的报表成为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而事实上,没有系统规划的,就事论事的报表开发和数据呈现方式永远也无法真正达到管理集成化的目标,很难对管理决策起到真正战略性的指导作用,也无法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智能系统。

  作为中途切入的信息系统的负责人,这种现状让笔者常有如芒在背的感觉。如何整合资源,建立结构化的高效的商务智能分析体系成为一个长期的心病。经过几年的搜寻,始终没有找到一种能和现存ERP进行无缝集成的分析系统。大部分产品只是商业智能系统开发工具,并不提供对相应ERP的现成的数据分析系统。

  终于有一天获悉公司目前使用的ERP的提供商开发了一套基于该ERP的“企业业绩分析系统”,其平台为当今业内极为领先的Cognos和DataStream。不需要任何中间件和接口开发,这无疑是天衣无缝的解决方案。然而,项目的进展出乎包括顾问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原来信誓旦旦的一个月变成了长达半年多的时间,至今仍然没有真正使用起来。这在本人项目经验中是前所未有的现象,也是在管理层和顾问看来非常“可耻”的教训。

  时至今日,随着对BI系统的理解的加深和对整个项目进程的回顾,才发现商业智能应用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对BI系统的把握实在是肤浅,而这种肤浅就是企业陷入BI陷阱的根本原因。以下总结希望能够对正在实施或者计划实施的企业有些启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