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五点效益观

   2023-12-16 互联网1760
核心提示:信息化理论建设的不健全,加上信息化无前车之鉴,造成企业难以准确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节点,进行精确投资。因此信息化建设难免

信息化理论建设的不健全,加上信息化无前车之鉴,造成企业难以准确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节点,进行精确投资。因此信息化建设难免忽视自身效益,信息项目最后成为“烂尾工程”或“钓鱼工程”的教训很多。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的效益观,多快好省地建设信息化。

  首先,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方案层出不穷,而信息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较长,难以跟上技术前进的步伐,导致方案不够全面,应用不够先进,功能不够合理,信息化的效益大打折扣。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涉及总体的大型项目建设,需要强化时间意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尽可能缩短建设周期,尽快发挥信息系统作用。要本着边建边用的原则,建一块用一块,用一块完善一块,以应用促需求,阶梯式推进信息化,渐进式地获取信息化的效益。

  其次,信息化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持续地高投入,而信息化建设往往没有固定的经费支持,因此更有必要讲究投入产出比。信息系统是个整体,一旦失败,所有投入都可能付之东流。所以,在计划、实施信息化项目时,前期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和总体技术方案非常重要。同时,要加强项目经费的预决算,进行阶段验收和绩效评估,分期投入项目经费,并根据市场情况,重新核定经费额度,利用经费控制项目进度。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严格把关。

  第三,信息化是新事物,项目建设难免摸着石头过河,易走弯路。信息化建设宜采取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建设相结合的办法,边建设边评估,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修正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及时吸收新技术,融入新应用。

  第四,信息化应用项目重复建设严重,信息孤岛众多,应用烟囱林立,信息化难以发挥整体效益。这都是历史上不讲信息化效益观而产生的恶果。融合信息资源,集成信息系统,解决系统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是当务之急。但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在顶层应用的牵引下,先建立完善的方案与计划,逐步实施,避免为信息化的后续建设制造新的障碍,造成新的浪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