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强势品牌的市场行为过多是进攻,一些教科书误为是“防守”,多数弱势品牌的进攻行为是不经意的,采用游击、侧击战法,在个别市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捞一把就走。但是它的进攻行为不断去蚕食大品牌现有的市场份额,最终会获得自己相应的市场份额。但中小企业的进攻行为又是很无力的,它们一要防止大牌企业强有力的反击,二是要防止自己被同属弱势品牌的其他中小企业所兼并。
三、无限的市场和有限的市场推广资源的矛盾。
无限的市场可以从横的角度看,中国的市场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消费者的潜力无比巨大,一个品牌要真正做透全国市场,就已获利巨大了,尚且不说中国之外的国际市场。从纵深的角度看,每一类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结构都是纵深的、多层次的、多元化的,消费者的不同,注定它们的消费行为不同,其消费结构也就不同了,企业应选择有效的策略去适应这种纵深变化的市场。
市场的前景是无限的,但企业夺取市场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企业不论大小,经济承受力都是相对的,无论企业拟出几十万、几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市场推广费,它相对市场的总量来说依然是不够的。无论企业大小,要赢得市场,企业最终仍要以有限的资源去搏击无限的市场。
三、“三三合一”兵略在市场推广中的运用
一、“三三合一”对市场的战略划分的应用:
把全国的目标重点市场一共分为“三”大板块,从而走到“三三合一”:
第一个板块是属于自己的“高利润板块”,这个市场板块给企业回报最大,企业在这个市场板块上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在这里的投入应占总资源的40%,回报的效益占总量的50%以上。
第二个板块是“竞争板块”,这个市场板块也有巨大的回报利润和发展潜力,但在这个市场板块上自己不占绝对优势,对手也不占绝对优势,市场最终归属尚不明确,敌我双方在争夺较量。在这个板块上企给予投入的竞争资源是50%,目的是使这些市场从第二板块过渡到第一板块。




